人們開始了解到拒執罪的這種罪名,大多數都是在勝訴了以后,敗訴方卻遲遲沒有按照法庭判決的結果履行自己的義務,很多人都是針對這個問題在不斷維權的過程當中,才開始了解到了原來刑法當中規定的是有拒執罪的。下面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是在我國關于拒執罪移交哪個公安?
一、在我國關于拒執罪移交哪個公安?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人民法院在執行判決、裁定過程中,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認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查處。
人民法院依法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人定罪判刑,先行司法拘留的日期應當折抵刑期。
二、拒執罪的犯罪主體
拒不執行裁判罪是一種特殊主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四、五條的規定,有以下三種:
①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規定的曾有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自然人。
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這些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造成嚴重后果,也構成本罪的主體。
③與被執行人共同實施妨礙執行和拒不執行的行為人。
這種人,因其不是被執行人,而是案外人教唆被執行人或與被執行人事先通謀策劃,事后共同參與并實施了拒不執行法院裁判的行為的,應認定為共犯。
三、現行法律制度當中關于拒執罪的相關缺陷
1、罪名不夠嚴謹
現實生活中,由于法律宣傳不到位,很多人存在認識誤區,以為只有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和裁定書,情節嚴重才構成犯罪,對于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人民法院的調解書以及支付令、公證債權文書等拒不執行的,構不成犯罪,其實2002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犯罪對象作了擴大的立法解釋,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為依法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的裁定屬于該條規定的裁定。”這一規定雖然解決了理論上的紛爭,但是罪名并沒有能夠予以修改,造成了許多當事人認識上的誤區。另外,該罪名也沒能反映出犯罪的本質,罪狀描述也不夠精確。
2、原審當事人疑惑多
最高院《解釋》中的第八條規定,“認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人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查處”。按照此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商事、行政、刑事附帶民事的審理和執行中,對拒不執行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拒不履行義務的當事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構成犯罪的,均應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案件移送后被國家偵查機關所代替,隨之而來的是案件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民商、行政、刑事附帶民事的案件變為了刑事案件。這種訴訟主體的更替是案件當事人始料不及的,原本是一般的民商、行政、或刑事附帶民事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他們的權利義務到此變成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地位,一旦公安機關不予立案或立案后難以查證處理,就會給原審的當事人帶來較多的疑惑與茫然。最高院《解釋》第八條規定,“……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查處”。若是甲地法院審判的案件到乙地執行(或委托乙地法院執行),執行中乙地被執行人及相關人員基本構成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原案件審判在甲地,違法犯罪事實卻在乙地,此案件按規定應該移送到乙地公安機關管轄,乙地的公安機關審查立案后,為了查清案件或財產情況,能否到甲地去偵查?原審案件的當事法院又該以什么身份為偵查機關提供情況,又該由哪個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哪個法院審理判決呢?這都是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一個案件從審理到執行,是因為被執行人及相關人員的行為造成的,若在辦理“拒執罪”中有偵察機關介入、檢察機關的監督權的提前介入,不僅給被執行人及相關人員留下了時間和空間,使其有更多機會設置障礙隱匿轉移財產,而且增加了訴訟成本,增大了執行難度。最終有可能損害申請執行人的權益。
3、法定刑過輕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本條明確了在刑事處罰中,法定刑為兩種(自由刑、財產刑)。從司法實踐分析,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刑期太低。在刑事審判中,罪刑相當是刑事處罰的基本原則,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體現。現實中,有人偷了1000元被判刑,有人欠了20000元多年不執行判決而逍遙法外,這就讓人對法律產生了懷疑。實踐中,在此類犯罪處罰的立法設置上,沒有分別案情,統歸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處罰,也有顯失公平之處。如不劃分訴訟標的大小,就有可能造成同案不同標的同判的現象;二是罰金不明。財產刑的適用,目的是犯罪人受到財產上的應得處罰,但《刑法》中也只是籠統作了處罰規定,既沒有參照原訴訟標的給予罰金,也沒有按照犯罪人的犯罪情節給予相應的處罰。
移交至公安部門是由人民法院對拒執罪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種措施,也就是說,自己也只能先起訴至法院。公安部門只會處理由人民法院移交過來的拒執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情況下對我國普通公民提起的拒執罪是不會受理的,因為這不符合我國對拒執罪的審理程序。
拒執罪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有哪些?
在我國關于拒執罪可以追究幾次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三年合同違約金多少
2020-11-25行政機關可以遲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嗎
2021-01-06工傷申請財產保全要錢嗎
2021-03-07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2020年山東省各市消費者投訴協會電話及聯系地址是什么
2021-01-14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冷暴力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1-01-24不出庭對判決有啥影響
2020-12-25被公司騙了簽了工傷賠償協議怎么辦
2020-11-26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合同法欺詐能解除合同嗎
2020-11-21故意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15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公司調動職位要出具什么文件
2021-02-02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