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拿到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很重要,這是刑事證據之一,也是比較能夠說明案情的。很多時候,犯罪嫌疑人在庭審階段,在法庭上做無罪辯護,對檢察院指控的罪名不予承認。那么,被告不認罪是不是就不能判?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一起了解下。
一、被告不認罪是不是就不能判?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因此,即使沒有口供,如果有其他證據能相互印證的,同樣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對證據的證明力,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從證據與待證事實的關聯程度、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審查判斷。證據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證事實,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的,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第一百零五條沒有直接證據,但間接證據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
1、證據已經查證屬實;
2、證據之間相互印證,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
3、全案證據已經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
4、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足以排除合理懷疑,結論具有唯一性;
5、運用證據進行的推理符合邏輯和經驗。
二、刑事訴訟證據有哪些?
證據的種類是指表現證據事實內容的各種外部形式。證據種類實際上是證據在法律上的分類,是證據的法定形式。證據種類的劃分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具備法定形式的證據資料不能納入訴訟軌道。刑事訴訟法第48條第2款規定:證據有下列8種形式:
1、物證;
2、書證;
3、證人證言;
4、被害人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6、鑒定意見;
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8、視聽資料。這表明,證據資料只有上述法定的表現形式才能進入刑事訴訟,但是,具有法定表現形式的證據資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觀性、相關性的證據。例如,物證有可能被偽造,證人可能說了假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許存在不實之詞。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證據種類的時候,要對證據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所指出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所體現的內涵。同時,必須特別注意理解刑事訴訟法第48條第3款的規定: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從中領悟出上述三款法律規定之間密切的邏輯關系。
結合刑法有關條款,小編分析了被告不認罪是不是就不能判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在沒有其它證據的情況下,犯罪嫌疑人陳述就是定案的依據。但是經過公安機關偵查,確定犯罪事實,證據確鑿的,即使犯罪嫌疑人不承認罪行,也不影響法院對其做出判決。并且,不認罪的判決往往比較重。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標志設計的程序包括什么
2020-12-17保證書里面的提到賠償費用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不給探視權有什么后果
2021-01-30盜竊罪和侵占罪的區別
2021-02-03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怎么起訴違建,個人可以起訴廠房違建嗎
2021-01-08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0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