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律中的規定,因為自然人和單位都是可以構成合同詐騙罪的,因而在實際對犯罪金額進行認定的時候,就需要區分不同的主體。那究竟我國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立案金額是多少呢?下文中,小編整理相關資料,就來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合同詐騙罪的立案金額是多少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七十七條的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刑法第22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個人實施,也可以由單位實施,因此,只要單位或者個人進行合同詐騙,騙取的財物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就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單位或者個人的刑事責任。
二、合同詐騙罪的量刑標準
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合同詐騙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上述規定處罰。
在合同簽訂或者履行過程中,即使存在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情況,但也不一定就是合同詐騙罪。因為此時要看是否達到了法律中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立案金額,如果沒有達到,自然此時不能認定行為人構成犯罪,可能只會按照違法行為來處理。
常見的合同詐騙手段
合同詐騙罪的司法解釋
合同違約與合同詐騙的區別在哪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地址異常能否做股權變更嗎
2021-01-03企業改制后是否需要建立新賬
2021-01-06干活受傷雇主有關系嗎?要賠償嗎
2021-02-22假釋考驗期從什么時候開始算
2021-02-02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婚姻效力糾紛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婚姻效力如何
2020-12-14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銀行不同意放款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12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北京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0-12-03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保險公估人業務有哪些
2020-12-18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財產所有者、保險契約、被保險人權利與義務知識
2020-12-13死差益與死差損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