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逃匯罪認定標準是什么
對于本罪,應注意其與走私罪的界限,
1、所侵犯的客體不同。本罪的客體是國家的外匯管理制度,其與進出口貿易及其關稅無關;而走私罪的客體則是對外貿易管制,后者這種管制的目的是通過對進出口貨物的監督、管理與控制,防止偷逃關稅及其阻止或限制不該進出口的物資進出口。它與進口貿易及其關稅緊密聯系在一起。
2、所侵犯的對象不同。本罪的對象僅限于外匯;走私罪的對象卻比本罪廣泛得多,它包括外匯在內的一切禁止或限制進出境的貨物與物品或者應當繳納關稅的貨物及物品。
3、客觀方面的表現形式不同。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逃匯的行為。逃匯的外在形式是將境外取得的外匯應當調回境內而不謂回,或把境內的外匯私自轉移到國外等;而走私罪的客觀行為卻是行為人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貨物、物品進出國(邊)境的行為。
4、犯罪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其僅限于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以及這些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除此之外,均不能構成本罪。自然人構成犯罪時,顯然必以單位構成犯罪為前提,否則,亦不能構成本罪;走私罪的主體則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此外,單位亦可構成其罪。
5、本罪為具體罪名;而走私罪則為種罪名,其包括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假幣罪、走私文物罪等多個具體罪名。
二、怎么處罰逃匯罪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或者將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到境外,數額較大的,對單位判處逃匯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單位判處逃匯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逃匯罪屬于故意犯罪,而過失是不能成立本罪的。構成逃匯罪,要求行為人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逃匯,但并不要求行為人了解關于逃匯的具體法規,只要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就行了。而在主觀上面,對于逃匯罪來講,并不要求一定要以牟利為目的。
認定逃匯罪要注意些什么,逃匯要受到什么處罰?
在我國逃匯罪判多久時間?
逃匯罪立案標準是怎樣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深夜駕駛機動車“碰瓷兒”應如何定性
2021-01-15代理合同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27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
2020-12-09從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0-11-16雙重除斥期間以哪個為準
2020-12-19買賣合同中關于擔保合同只主要規定有哪些
2020-11-23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怎么樣認定有居住權
2021-01-26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勞動仲裁委查檔案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1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飛機延誤哪里申請賠償
2021-03-22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龍卷風造成的財產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8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