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的工具要沒收嗎
犯罪預備的工具應積極的沒收,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法律規定
根據《刑法》第22條第2款的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遵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簡記從、減、免)。顯然,預備犯應當負刑事責任。但由于預備犯還沒有著手實行犯罪,沒有造成犯罪結果,其社會危害性通常小于“既遂犯”的社會危害性,故對于預備犯,可以從寬處罰。“可以”是授權性法律規范的表達方式,具有允許、許可的意思,但同時也表明了刑事立法的傾向性意見。這兒,刑法雖然用的是可以,但可以理解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也是法定的,一般情況下司法機關必須這樣為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行為人準備實行特別嚴重的犯罪、手段特別惡劣時,也可以不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故也是法律所規定“可以”應有之義。)至于究竟是從輕處罰還是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應當對犯罪預備的整個案件進行綜合考察后來決定。
這類犯罪人員對國家的社會安全和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我國的司法部門和安全部門進行管理。積極的偵破這類案件的嫌疑人,不使這類犯罪人員得逞,維護我國社會的安定發展,不發生相關的危險事件。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補償安置協議可以行政訴訟嗎
2020-12-17罪犯逃脫有追訴期限嗎
2021-03-16關于抵押期限是否影響擔保物權
2021-02-25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
2021-01-16何謂家庭冷暴力?發生家庭冷暴力怎么處理
2020-12-05侵權糾紛法院管轄法院
2020-12-31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股份公司章程是否需要備案
2021-02-17單方調崗可以起訴解除合同嗎
2021-01-14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勞動爭議管轄異議
2020-11-29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保險合同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