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預備中止的區別是什么?
預備中止是屬于犯罪中止的一種行為,是指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其存在的時空范圍是始于犯罪預備活動的實施,終止于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具體來講,是指行為人在犯罪為了實行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預備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態。而犯罪預備是一種犯罪準備,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預備犯罪和預備中止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二、犯罪預備形態的客觀特征包括兩個方面:
(1)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即為犯罪的實行和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頭、文字或其他方式對犯罪意圖的單純表露。二者的區別在于:犯罪預備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已具備特定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規定原則上要作為犯罪處理;而犯意表示,還不是行為,無論是從行為人的主觀意圖還是客觀表現上看,都不是在為犯罪實施創造條件,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對犯意表示不能處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兩種類似于犯意表示的行為不能認定為犯意表示而應以犯罪論處:
一是某些具體犯罪的構成中所包含的口頭或書面語言形式的實行行為。如侮辱罪、誹謗罪、煽動分裂國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語行為,作為強奸罪、搶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為的威脅性語言。這些特定的語言在特定的犯罪構成中屬于犯罪的實行行為,具備這些語言不但構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預備,而是已經實行犯罪的其他犯罪形態。
二是單個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計劃的書面語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結共同犯罪人、交流犯罪思想、商議犯罪計劃的口頭語言或者書面語言。這些語言都已經超出犯意表示的范疇,而是在為實施犯罪創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足以構成犯罪的,應當以犯罪論處。
(2)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即犯罪活動在具體犯罪實行行為著手前停止下來。以上兩個特征說明了犯罪預備形態可能發生的時空范圍,即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起直至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
當司法機關發現了任何的違法行為后都將會對涉案情節以及造成具體后果來量刑的,如果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的原因或者是客觀的原因沒有繼續實施犯罪行為,也是屬于犯罪未遂的范疇,因為沒有實質的造成違法行為和后果,所以也是可以從輕處罰的。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哪些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及商業秘密能否公開審理
2021-01-02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1-01-24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離職后是否還要遵循保密協議
2021-02-26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等于勞動關系解除
2020-12-23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保險合同的復效的意思是什么
2020-12-10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宣告死亡又復活保險金要退回嗎
2020-11-26免責期
2020-11-16賣動遷房也要交土地出讓費嗎
2021-03-19土地開發股權全部轉讓違法嗎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