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中止犯罪造成損害的可以減輕處罰嗎?
可以的;
《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本款規定,對中止犯的處罰是:(一)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二)對已經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減輕處罰。
二、犯罪中止的條款: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是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促使犯罪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真誠悔悟,認識到犯罪可恥,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饒,而產生同情、憐憫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懾于法律的威嚴,懼怕受到刑罰懲罰;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滿足或已經消失等。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動機,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別,但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根據刑法的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這樣規定,體現了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因為犯罪中止不僅客觀上沒有發生犯罪結果,而且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才使犯罪結果未發生,犯罪分子在犯罪中懸崖勒馬,對社會是有益的。因此,法律對中止犯的處罰,采取了“應當免除”或“應當減輕”的從寬處罰的原則。這也是考慮到對犯罪分子判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既然犯罪分子自動放棄了犯罪,又避免了犯罪結果的發生,說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已經消除或者減弱,罪犯已經悔罪,容易接受改造,處理上應當進一步從寬;同時,規定較輕的處罰,有利于鼓勵犯罪分子中止犯罪,以減少犯罪的社會危害。
綜合上面所說的,中止犯罪而讓案件的最壞的結果沒有發生,這種行為是可以得到法律原諒的,而在處罰的時候也會按實際情況減輕當事人的刑法,中止犯罪一般要比未遂還有既遂的處罰要輕很多,所以,執法人員在處理的時候都是有法律依據的。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最新!民法典草案提審:婚姻家庭編擬了這些新規(20個新亮點)
2020-12-25監察機關是否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0-11-26蓄意縱火不傷人怎么判
2021-01-05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20本人贈與父母房產需配偶簽字嗎
2021-03-03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怎么規定
2020-11-10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