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果不是犯罪會有犯罪預備嗎?
如果當事人實施的行為不是犯罪行為的,就不存在犯罪預備的情形,犯罪預備是指為實施犯罪行為做的準備工作。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從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準備犯罪的行為,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如果行為人僅僅將犯罪意圖表露出來,而未進行犯罪的準備活動,那就不是犯罪預備。
根據刑法的規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在一般情況下,由于預備犯僅僅處于犯罪的預備階段,還沒有著手實施犯罪,也沒有造成實際的社會危害結果,其社會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對預備犯的處罰上可以輕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但對于個別預備犯情節特別惡劣、主觀惡性嚴重、危險性大的,也可以不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于預備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則可以依據刑法的規定,免除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犯罪預備】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三條 【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對于犯罪,首先必須有犯罪行為,犯罪過程以及犯罪結果。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影響那么就不會構成犯罪的行為。構成犯罪的行為之后,公安機關會依法將犯罪嫌疑人進行逮捕然后法院會根據其所犯的犯罪事實犯罪事實,來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量刑處罰。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銷售虛擬貨幣是否違法犯罪
2020-11-14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注冊商標被注銷后還有補救措施嗎
2020-12-12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企業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5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飆車致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賠
2020-11-22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運輸工具保險概述
2021-02-22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產險索賠指南
2021-03-26深圳土地置換出新規,安置補償標準提高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