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主犯與從犯怎么進行確立?
在過失共同犯罪中應當區分主犯、從犯。一般來說在實施過失行為時處于領導支配地位,或者個人行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起主要作用的,應當承擔較重的刑事責任,為過失主犯。居于被領導被支配地位,或對危害結果的發生起較小作用的,應當承擔較輕的刑事責任。各行為人地位相當應當承擔同等責任。比如大興安嶺火災有關領導就是過失主犯,林場工作人員就是過失從犯,區分主犯、從犯才能做到量刑中的客觀公正,符合罪責刑相一致的刑法基本原則。因此,過失共同犯罪中區分主犯、從犯是完全有必要的。
(1)從刑法的謙抑主義出發,應該認為過失教唆和過失幫助行為不具有可罰性,因為過失教唆和過失幫助和危害結果的聯系只是很偶然的,如果承認過失教唆犯和過失幫主犯就會株連無辜,又任意擴大刑罰打擊面之嫌疑。
(2)如果承認過失教唆犯和過失幫主犯就違背了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由于共同過失犯罪中各行為人主觀上都是過失,他們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不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實施過失犯罪,這種沒有罪過聯系的行為之間至多只能存在純客觀的聯系,將這種純客觀的引起或幫助了他人的過失犯罪行為稱為過失教唆行為和過失幫助行為,似乎有客觀歸罪之嫌,因而是不可取的。因此很多學者主張對過失幫助和過失教唆的場合按《刑法典》中“但書”規定認為情節顯著輕微不認為是犯罪就可以了。
(3)教唆和幫助的詞義本身就帶有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后果有所認識,有故意的意思。那么過失教唆和過失幫助,似乎給人一種自相矛盾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79年刑法中“過失殺人罪”給人的感覺一樣。就像張明楷教授指出的:“實施過失行為的意圖的說法本身就難以成立。”因此教唆犯和幫主犯必須故意而為之。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過失犯罪和主觀犯罪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對于過失犯罪法院會對其進行酌情處理,但還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如果是過失犯罪的存在,法院會根據其實際來在量刑上進行一定的減少。以此來減輕對犯罪嫌疑人的相關懲罰。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過失致人死亡罪情節較輕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誣陷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08專利侵權如何賠償
2021-02-10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能否剝奪未成年人政治權利,能否剝奪外國人政治權利
2020-12-04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1-03-04職工受工傷能否另索精神損害
2020-12-22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怎么辦
2021-01-13產品供貨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0-11-08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