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條例上過失犯罪是否有主觀惡性
過失犯罪的行為人是不具有主觀惡性的,用通俗的話闡述就是行為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會導致損害結果,那還何談其具有主觀惡性呢?進一步來說,過失犯罪是在導致了一定的危害結果后才被懲處的,故其屬于結果犯的范疇。其規范的并不是行為人的思想,而是對其過失導致的損害后果以及不好的社會影響進行規范,也即是常言所說的,對不好的后果有個交代。
根據《刑法》第15條規定,過失犯罪是存在兩種情況的:第一種是過于自信,以為自己能夠避免損害結果發生,但是損害結果依然發生了,第二種是疏忽大意,本來盡到足夠的注意義務,或是正常思維邏輯下即可發現或預見到損害后果的,卻因為自己的疏忽、馬虎而導致損害結果的發生。
二,形式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2、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三,特征
1、在客觀上已經發生法定的危害社會的結果;
2、主觀上存在過失。至于如何判斷行為人是否應該預見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最主要的是根據案件的具體體現,認真查明和分析行為人的年齡、教育程度、專門知識、工作經驗、技術水平、擔任的職務、所負的責任等,綜合全面考慮,進行正確判斷。
四,構成要件
1、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根本否定態度。
2、行為必須發生了危害結果,從刑法分則的規定看,這些結果一般都是較為嚴重的結果。刑法第330條和第332條除外(由于過失犯罪是結果犯,只有特定結果發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須有處罰該類過失犯罪的分則明確規定。
過失犯罪的情況需要自己注意具體的解決方式,當事人肯定需要按照有關程序進行,否則問題的處理就會有著不少的阻力,因為存在協商處理的過程,只要自己把握住,那么自己的權益保障就不會有著太多司法程序的介入,只要對方放棄即可,自己需要留意。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什么是過失犯罪
放火罪屬于過失犯罪嗎 放火罪該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進行公證的婚前房產離婚后歸誰
2021-02-13工傷鑒定遲到是否可以要求退錢
2021-01-06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不滿拆遷賠償戶主用燃燒瓶抵抗暴力拆遷
2021-03-24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合同債權的特點是什么
2021-02-24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顧客不小心在超市摔倒誰賠償相關費用有哪些
2021-03-09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條件與程序有哪些
2021-02-08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壞的,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予理賠
2021-01-09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