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接故意和過失犯罪區別有哪些?
1、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過失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1、在客觀上已經發生法定的危害社會的結果;
2、主觀上存在過失。至于如何判斷行為人是否應該預見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最主要的是根據案件的具體體現,認真查明和分析行為人的年齡、教育程度、專門知識、工作經驗、技術水平、擔任的職務、所負的責任等,綜合全面考慮,進行正確判斷。
三、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有什么?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1)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綜上所述,法院審理刑事案件,會看嫌疑人主觀表現,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有區別,兩者在發生條件及主觀表現和責任大小上不同。相對于間接故意,對過失犯罪處罰從輕,像故意殺人犯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的判刑量刑有很大區別。
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什么是過失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勞動糾紛怎么辦
2021-02-10刑事辯護詞怎么寫
2020-11-16河道整治拆遷的紅線范圍
2021-03-04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匯總(截至2015年10月13日)
2021-01-13涉外結婚怎么辦理結婚證
2021-03-10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去勞動仲裁需要律師嗎
2021-02-24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批準機構
2021-01-30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