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經義務的過失犯罪處罰原則是什么?
過失犯罪處罰原則是應該比故意犯罪輕一些,根據刑法過失犯罪的量刑標準如下:
1、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處罰上,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明顯要小,因此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
二、過失犯罪的特點
1、犯罪主體的心理態度,在認識上因素上,是應當預見自己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發生或者輕信能夠避免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發生而實施了犯罪行為,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犯罪主體對自己所實施的疏忽大意行為主觀上是一種過失的心理態度;對自己所實施的輕信能夠避免的犯罪行為是故意的心理態度;但對自己犯罪行為發生的犯罪結果不論是疏忽大意過失犯罪行為發生的犯罪結果還是過于自信故意犯罪行為發生的犯罪結果,都是過失的心理態度。即是說,過失犯罪的罪過形式的特征是:犯罪主體對自己犯罪行為發生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是過失的心理態度,簡稱對犯罪結果是過失的。
2、對犯罪行為的心理態度,過失犯罪主體對犯罪行為,在認識因素上,是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的心理態度;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而實施了這種犯罪行為的心理態度。其中對疏忽大意沒有預見而實施的犯罪行為是過失的心理態度;對輕信能夠避免而實施的犯罪行為是故意的心理態度。因此,過失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在主觀上既可能是過失,也可能是故意的。但是,過失犯罪主體不論對其過失犯罪行為還是故意犯罪行為所發生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都是過失心理態度,簡稱對犯罪結果是過失的。
3、對犯罪結果的心理態度,過失犯罪主體對犯罪結果,在認識因素上,是應當預見犯罪結果的發生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到發生犯罪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犯罪結果發生而沒有避免發生的過失心理態度;在意志因素上,不論是疏忽大意過失行為所發生的犯罪結果,還是過于自信故意行為所發生的犯罪結果,都是不希望、不放任的過失心理態度。因此,過失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過失犯罪行為或者故意犯罪行所發生的犯罪結果都是過失心理態度,簡稱對犯罪結果是過失的。
過失犯罪從情理上來說是值得同情原諒的,而且對于犯罪嫌疑人自己來說,雖然這樣的結果根本不是犯罪嫌疑人想看到的,也是犯罪嫌疑人沒有預料到的,但不小心犯下的錯誤,給別人或社會造成了一定危害結果的情況下,不是單純道歉就能解決的。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借款擔保協議保質期有多久
2021-02-28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教練車出事的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1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09土地出讓房子就可以轉戶嗎
2021-03-15土地承包人可以轉包嗎
2020-11-23以拆違來拆除廠房怎么維權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