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訴訟是完善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有效途徑。在執行之訴中,一般情況下,原告是原非訴執行程序中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的行政主體,即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因各種社會復雜因素的影響,也不排除有行政機關怠于行使自己的訴權,在此情況下,如果涉及到相關權利人的利益,則也可由相關權利人或檢察機關提起訴訟,啟動執行之訴。被告為既不履行義務,又不起訴的行政相對人。相對人本可以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但在非訴行政執行中,法律規定的行政訴訟時效已過,其已喪失了訴訟權利。而在執行之訴中,由行政主體或權利人對相對人拒不履行義務的行為提起訴訟,其原本已經喪失的訴訟權利在這里得到補償,獲得抗辨權,從而更有利于實現對權力的制約監督和公正的實現,而非訴行政執行原來司法權與行政權相互混同、干擾的現象將得到改善。一方面,行政機關作出的的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確定力、公定力、拘束力、執行力得以維護,同時,法院對該類案件的審查也變得名正言順,不再是對司法權的任意擴張,而是對未能進入行政訴訟程序的行政執行的進一步救濟,確切地說是為更為合理、合法完善的司法救濟。
那么,哪些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可提起執行之訴呢?根據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第八十七條“法律、法規沒有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定既可以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的規定,筆者以為,從理論上講,所有可申請法院執行的行政強制執行行為,在相對人未履行義務時,行政機關均可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提起執行訴訟。這里的法定期限,即是原非訴程序中行政機關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
然而,我們在考量一個程序設置時,在公平優先原則下,還應當兼顧效率。如果我們對執行之訴不加以限制,就會導致人們放棄正常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救濟途徑,而等待在法院審查行政強制執行申請時,直接謀求執行訴訟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有必要對于行政相對人無正當理由耽誤起訴期限,致使行政決定生效的,對其執行訴訟的抗辨權加以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各項贍養費的標準如何確定
2021-01-05被扶養人生活費的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1-14只要立案就沒有追訴期嗎
2020-11-152020最新交通事故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31行政處罰房屋貼封條一般是多長時間
2021-01-17如何為精神病人確定監護人?
2020-11-30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現行勞動仲裁立法對仲裁監督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2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