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訴訟是完善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有效途徑。在執行之訴中,一般情況下,原告是原非訴執行程序中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的行政主體,即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因各種社會復雜因素的影響,也不排除有行政機關怠于行使自己的訴權,在此情況下,如果涉及到相關權利人的利益,則也可由相關權利人或檢察機關提起訴訟,啟動執行之訴。被告為既不履行義務,又不起訴的行政相對人。相對人本可以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但在非訴行政執行中,法律規定的行政訴訟時效已過,其已喪失了訴訟權利。而在執行之訴中,由行政主體或權利人對相對人拒不履行義務的行為提起訴訟,其原本已經喪失的訴訟權利在這里得到補償,獲得抗辨權,從而更有利于實現對權力的制約監督和公正的實現,而非訴行政執行原來司法權與行政權相互混同、干擾的現象將得到改善。一方面,行政機關作出的的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確定力、公定力、拘束力、執行力得以維護,同時,法院對該類案件的審查也變得名正言順,不再是對司法權的任意擴張,而是對未能進入行政訴訟程序的行政執行的進一步救濟,確切地說是為更為合理、合法完善的司法救濟。
那么,哪些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可提起執行之訴呢?根據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第八十七條“法律、法規沒有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定既可以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的規定,筆者以為,從理論上講,所有可申請法院執行的行政強制執行行為,在相對人未履行義務時,行政機關均可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提起執行訴訟。這里的法定期限,即是原非訴程序中行政機關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
然而,我們在考量一個程序設置時,在公平優先原則下,還應當兼顧效率。如果我們對執行之訴不加以限制,就會導致人們放棄正常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救濟途徑,而等待在法院審查行政強制執行申請時,直接謀求執行訴訟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有必要對于行政相對人無正當理由耽誤起訴期限,致使行政決定生效的,對其執行訴訟的抗辨權加以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況下算自動離婚
2021-01-14撤銷行政許可需要聽證嗎
2020-12-08交通事故鑒定費和訴訟費還誰承擔
2020-12-06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怎么承擔
2021-03-21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飛機延誤險的具體規定是如何的
2020-12-31保險公司辦理索賠手續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
2021-03-12保險合同的變更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2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保險合同糾紛的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05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交警出的事故認定書保險公司駁回了怎么辦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