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農民工都是派遣到工地干活的,他們到了工地并沒有簽署勞動合同。這樣圍繞工資報酬發生勞動糾紛后,農民工維權處于被動局面。在處理糾紛之前,雙方得確定勞動關系,否則就不能用勞動法的規定執行。那么,建筑工地確定勞動關系的標準是什么?我們通過本文了解下。
一、建筑工地確定勞動關系的標準是什么?
根據《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第一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由此可以得出,勞動關系的建立必要條件是“主體適格、管理從屬、勞動組成 ”。
二、確定勞動關系中主體資格如何界定?
1、勞動者界定。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只有自然人在同時具備勞動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時才能作為勞動者,而勞動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是在公民年滿16周歲時產生。但根據《勞動法》第十五條可知,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相關權利的前提下,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可以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對于已達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是否一定就沒有勞動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2、用人單位界定。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相關規定,我國對用人單位的界定包括了法定用人單位與視為用人單位兩類。法定用人單位即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視為用人單位即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時,上述機關團體可以視為勞動法上的用人單位。此外,用人單位設立的分支機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登記證書的可以作為用人單位。未取得營業執照或登記證書的,受用人單位委托也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
綜上所述,農民工沒有勞動合同的,可以要求企業簽署,協商無果的話,農民工應當采取法律手段維權,比如發起仲裁等。建筑工地確定勞動關系的標準主要考慮三方面,從主體適格、管理屬性等方面入手。確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的,企業除了補簽合同外,還得支付賠償金。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單位墊付醫療費用如何賠償
2020-12-05酒駕出車禍私了要多少錢
2021-02-05行政處罰停產停業多長時間
2020-11-14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贍養費的給付標準詳解
2021-02-15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沒有房產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保全嗎
2021-03-18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要理賠嗎
2021-01-27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保險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哪幾類
2020-11-23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土地承包經營權具體指什么
2021-03-25土地出讓的房子能買嗎
2021-01-06土地互換合法嗎
2020-11-16禁養區養殖場拆遷補償都有哪些政策
2021-02-24城中村改造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1房屋拆遷時,什么樣的房屋可以按照門面房標準進行補償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