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拘禁罪既遂后提供幫助是否成立幫助犯?
非法拘禁罪既遂后提供幫助是不成立幫助犯,對于幫助犯,應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就以從犯論處;如果被脅迫實施幫助行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則應以脅從犯論處。這種從犯的犯罪行為通常表現為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標、查看犯罪地點、排除犯罪障礙以及事前通謀答應事后隱匿罪犯、消滅罪跡、窩藏贓物來幫助實施犯罪等情況。《刑法》第27條第2款規定:“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什么是幫助犯行為?
1、在共同犯罪中,應當認識到幫助行為和實行行為是兩個行為,注定兩者間犯罪故意存在一定空隙,有其相對的獨立性,不可能是完全重合、一致。同時,對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應當作較為廣義的理解:在主觀方面故意的內容可是概括的,并不必然要求同一,但其應當認識到不是自己一個人單獨實施犯罪,而是和他人共同實施犯罪。“共同犯罪是指只有二人以上以相同的故意實施了相同的犯罪行為,才能成立,但并不是指只有二人以上的故意內容與行為內容完全相同時,才能成立,因為許多犯罪之間存在交叉與重疊的關系”。
2、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基點在于能預見風險而參與。在司法實踐中,共同犯罪人對共同犯罪結果的預見,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預見特定、具體犯罪的結果;二是預見概括性的犯罪結果,即并非某種具體結果,而可能是某幾種犯罪結果或是其中一個結果,但只要這個結果包括在能預見的范圍之內,共同犯罪人之間就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從刑法理論上分析,前者屬于確定的故意,后者屬于不確定故意中概括故意。對于概括的故意,只要行為人能認識到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范圍,對此之認識和意志應視為共同故意之范圍。
3、實踐中,判斷某一行為是否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圍,一般應當以幫助犯和正犯是否存在明示或默示的內容為標準。通常實踐中,行為的顯性、明示狀態認定不成問題,但默示行為的認定則因具有隱性而較為困難。默示是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方式之一,一般表現為共犯人對實施某一犯罪行為,彼此心領神會,只要能認定在犯罪過程中存在“心理上的趨同和一致,即共同的不正當需要的出現”而予以幫助的行為,就能構成幫助犯。
我們國家的犯罪行為當中是存在著共同犯罪的共同犯罪,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員從事犯罪行為,對于共同類型的犯罪是有可能成立幫助犯的,幫助犯是屬于從犯,但是犯罪已經既遂完成提供幫助的不屬于幫助犯。
非法拘禁罪立案標準是怎么樣的
非法拘禁罪的拘禁時間是多長?
非法拘禁罪與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怎么區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2021-03-04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如何簽訂財產保險合同呢
2021-03-12指定代理
2021-03-11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開發公司有拆遷補償協議嗎
2021-02-24拆遷補償協議書戶員沒簽字有什么后果
2021-02-13征地拆遷工作流程
2020-11-28拆遷時以航拍圖確定房屋是否合法,正確嗎
2020-12-09哪些“空掛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