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故意致人輕傷一定會坐牢嗎?
非故意致人輕傷不一定會坐牢,非故意傷人導致輕傷,就是過失致人輕傷,不構成犯罪,如果致人重傷才能涉嫌犯罪。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
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
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
1、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
2、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意外行為導致他人輕傷的行為,由于并不滿足刑事犯罪的構成要件,此時該非故意行為不會被認定為是犯罪行為,故此非故意侵權者只需要承擔支付對方的醫療費等經濟賠償,而不會被司法機關責令承擔刑事責任。具體需要支付的賠償金,需要根據治療輕傷的具體花費來確定。
故意殺人罪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區別有哪些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判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復印件有效嗎
2021-03-11民事訴訟需要哪些花費
2021-03-25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一方存折寫父母的名字,離婚怎么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08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土地承包都經常出現哪些法律法規問題
2021-01-16出讓土地怎么交土地增值稅
2021-01-19房地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17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14模擬拆遷應該由哪個部門負責
2021-02-042020最近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7宅基地拆遷院子也會補償嗎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