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與犯罪預備異同點是什么?
一)犯罪中止與犯罪預備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制造條件,并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
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
2、構成要件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
二)犯罪中止與犯罪預備的相同點是都沒有造成危害結果。
二、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區別有什么?
1、發生的時間不同。
犯罪未遂發生在已經著手實施犯罪以后,犯罪預備階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則要求必須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在實施犯罪預備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以后,達到即遂以前放棄犯罪,均能構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實際結果違背行為人的本意,即欲為而不能為。在犯罪中止中,行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動放棄當時可以繼續實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為而不為。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
3、行為結果不同。
犯罪未遂的結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為人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并不等于不發生任何損害結果。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必須徹底地放棄犯罪。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還要求行為人必須有效地防止他已經實施的犯罪行為之法定犯罪結果的發生。
4、刑事責任不同。
在犯罪預備階段是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因為犯罪中止發生在犯罪行為實施的過程中,而犯罪預備還沒有開始實施犯罪。所以犯罪預備和犯罪中止發生在兩個不同的階段,在犯罪預備階段有預備既遂。
犯罪中止量刑具體是怎樣規定的?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勞務公司需要什么要求
2020-12-28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能一次性給贍養費嗎
2020-11-29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4保險代理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3-04土地流轉補償款是如何的
2021-03-06按份共有房產拆遷補償怎么分配
2020-11-23營業房拆遷時,評估的依據是什么
2021-03-19房屋拆遷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10被拆遷人需要以拆遷補償款支付購房款需提供哪些文件呢
2021-03-15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采取怎樣的救濟措施
2020-11-12農村宅基地房多次買賣后拆遷補償款歸誰所有
2020-11-30拆遷開始了,如何找出拆遷許可證和評估報告的瑕疵
2021-03-08斥資千億 廣州舊城改造啟動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