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者的相關法律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者的權利
1、使用土地
這是指土地使用權人為建造或保存建筑物及其工作物而使用土地。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權的最主要內容。但是,這里的使用不是任意使用,其必須在設定土地使用權所限定的目的范圍內進行。一般來說,這一目的范圍即指土地的用途范圍。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所使用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土地所有者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否則,土地使用者不得改變該土地用途范圍。
土地使用權人為了實現使用土地的目的,必須以占有土地為前提。因此,土地使用權人亦受占有之保護,并依此享有物上請求權。
2、處分土地使用權
這是指土地使用權人可依其意志轉讓、抵押和出租土地使用權。只要土地使用權人轉讓、抵押和出租土地使用權符合法定條件,該處分行為即為有效。這里須特別注意劃撥土地使用權人與出讓土地使用權人在行使該權利時所受的限制有所不同。
3、獲取土地收益
這是指依出讓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以及以繼受方式取得該土地使用權的權利人開發、利用、經營土地所獲得的利益。
相關知識: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1.劃撥土地使用權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后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可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種基本形式。
(1)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后,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也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無償的,也就是說無須繳納任何費用、支付任何經濟上的代價。
2.出讓土地使用權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權。
綜上所述,在法律上,土地使用者是指使用土地同時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個人或單位。土地使用者對土地享有使用、占有,收益等權利。當然,土地使用者是可以將自己擁有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給他人的。土地使用者的相關土地權利不受他人的侵犯。如果還有其他法律問題歡迎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人可以申請執行債務人工資嗎
2020-12-10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網絡維權投訴哪個部門
2021-03-26公司注銷倒閉員工賠償怎么算
2021-03-24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未盡贍養義務能分得遺產嗎?
2021-03-15執法中隊蓋章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8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取消繼承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購房定金交多少
2021-01-15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購買境外旅游保險的好處
2020-11-26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單丟了能理賠嗎
2020-12-03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怎樣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