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你好,請問老年再婚面臨各方壓力,所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了非婚同居這種有別于傳統婚姻的結合方式,約占到老年人再婚比例的50%。那么中國老年人非婚同居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麗江律師解答: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這一政策的實行不僅引進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西方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傳入我國,非婚同居這樣的一個代表自由和個人主義的產物也開始在我國出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非婚同居現象逐漸顯性化,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的公開行為,我國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念面臨巨大的沖擊。
目前中國正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婚姻問題也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據上海市老齡科研中心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已達到260.78萬,占總人口的19.28%;其中喪偶老年人占到36%左右,全國各地、城鄉之間大體如此。另有資料表明,國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無配偶的達35%;其中,有再婚意愿的達37.6%,但真正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的只有6.9%,而其中70%~80%的再婚老人也是以離婚而告終的。
時下,老年再婚面臨各方壓力,所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了非婚同居這種有別于傳統婚姻的結合方式,約占到老年人再婚比例的50%。可見,以同居取代再婚已成為我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其類型主要有:
(1)生活互補型;
(2)回避矛盾型;
(3)家庭保姆型。
國外非婚同居的立法現狀
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家庭的多元化發展,非婚同居的數量在歐美迅猛增長。從1960年至2005年,美國的非婚同居伴侶數增加了10倍,這一迅速增加的社會群體直接推動了歐美各國立法的變化。
世界各國法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立法中有條件地承認非婚同居的法律效力,只有很少的個別國家完全不承認非婚同居關系。
以歐美國家及我國臺灣地區對同居關系的法律保護為例,一般有三種途徑:
(1)在民法典親屬編或婚姻家庭編的條款中作出規定;
(2)頒布單行法,如美國“非婚伴侶關系法令”、德國“生活伙伴法”、法國“同居契約制”等;
(3)通過司法判例承認當事人之間達成的明示或默示的非婚同居契約。
美國現在至少有37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明確承認非婚同居契約的法律效力,很多城市制定了“同居伴侶關系法令”,對非婚同居者有條件地給予保護。法國政府于2000年1月頒布了《家庭伴侶法》,規定同居伴侶可以登記為一種新型的家庭伴侶關系,允許同居伴侶享受夫妻所擁有的一些權益和責任。德國雖然沒有對非婚同居進行專門的立法,但是近來的立法比如《兒童法》聲明在有些方面適用于非婚同居,而且采用這種規制方式的法律越來越多。
由此可見,承認非婚同居關系,對非婚同居行為及其效力進行法律調整是世界各國婚姻家庭立法的主要趨勢。
國外非婚同居規制的啟示
第一,中國幅員遼闊,面積廣大,與美國相似。非婚同居現象在各省各地區都有不同的表現,在我國就非婚同居進行立法,勢必需要對各地區非婚同居的存在現狀進行調查,以在最大程度上適應各地的同居情況。
第二,同居者登記備案和同居契約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諸如財產及證據的問題,也是對傳統婚姻的間接維護。雖然非婚同居是基于同居者自由意志的選擇,對同居進行登記備案勢必會對同居者的意思自治有所損害,但是與法律對同居者合法權益進行的保護和救濟相比,這已經是其次了。
第三,各國雖然并未給非婚同居以合法的法律地位,但是仍對其作出一定的保護,而且保護也比較全面,涉及同居者之間的財產權、權、相互之間的扶養權以及親子關系等方面。所以,我國也應當參照對非婚同居制度有深入研究的國家的立法原則、立法模式,根據對我國非婚同居現象的調查,對國內的同居行為進行立法,以彌補我國在這一立法領域的空白,完善我國的婚姻家庭制度,更好地維護傳統婚姻模式的權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4房東去世房客該如何要回房租
2021-01-13什么叫做婚姻自由
2020-11-12交通事故怎么訴訟賠償
2021-03-01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網上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24責任準備金
2020-11-24什么叫不足額投保?其后果是什么?
2020-12-18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應該找什么部門辦證及內容
2020-11-23企業土地如何轉讓
2020-12-16農村空心房拆遷補償最新標準,拆遷一平米補償多少
2020-12-21農村大力拆除空心房的原因是什么拆遷補償又是多少呢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