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個人信息被泄露應當如何維權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遭遇信息泄露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個人還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國家網信辦所屬的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將專職接受和處置社會公眾對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楊*燕說。據了解,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的舉報熱線為“12377”,網址為www.12377.cn。
消費者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事件經過】
有數據統計,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網民被泄露的個人信息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其中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過,包括網民的姓名、學歷、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63.4%的網民個人網上活動信息被泄露過,包括通話記錄、網購記錄、網站瀏覽痕跡、IP地址、軟件使用痕跡及地理位置等。在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上,82.3%的網民親身感受到了個人信息泄露給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法律解讀】
對于消費者來說,新消法規定了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原則,對所收集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商業信息的發送限制等,這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具有積極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法律明確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在現實執行中,因為缺乏具體的操作規定及保護措施,消費者可能會面臨舉證和索賠的困難。對于個人信息泄露這一塊,主要存在取證難的問題,消費者發現個人信息泄露后,無法證實個人信息到底是從哪里泄露出去。由于損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后果,往往無法用金錢衡量,損失賠償計算困難,具體法律還需進一步細化。”俞-樺律師說,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應主動報案,如果遇到詐騙造成經濟損失可以通過110向公安部門報案,對于懷疑泄露個人信息的商家,也可以到當地的工商執法部門投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區撞到人怎么認定責任的
2021-01-18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人有哪些差異
2021-01-02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離婚小孩多大有選擇跟誰的權利
2021-01-26審判管轄的種類和定義
2021-01-02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婚后男方出軌如何離婚
2020-12-20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1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不如實告知不賠 保險理賠可拒賠
2021-01-07中國土地承包年限是什么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