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脅從犯與緊急避險
我國刑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法并未將受脅迫而為的一切造成損害的行為都認定為脅從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論處,而是視其社會危害性區別對待的。在行為人受到的脅迫是直接威脅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險時,如果行為人造成的實際損害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則行為人的行為應認定為緊急避險,而不應作為脅從犯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脅從犯與緊急避險的界限就在于行為人損害的利益是否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
如果是因為受人脅迫,為了保護自己的某種利益,而對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且這種損害大于其所欲保護的利益時,則屬于脅從犯。例如,某甲為了使白己免遭某乙的傷害,在某乙的脅迫下,將某丙開槍打死,則顯然超出了緊急避險的范疇,而構成脅從犯,因為一般而言,生命權是大于健康權的。然而,如果某乙威脅某甲如不開槍將某丙打死,則將某甲打死,某甲在這種情況下開槍將某丙打死,是否構成脅從犯呢?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某甲同樣應當構成脅從犯。因為緊急避險與避險過當的界限就在于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所避免的損害,即為了保護一個合法利益而損害的另一合法利益,既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保護的利益,否則就構成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如果避險過當是因受人脅迫導致的,則行為人構成脅從犯。由于生命權的價值在刑法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如果某甲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而損害某丙的生命,則當然構成脅從犯,但是可以考慮其受脅迫程度較大而對其免除處罰。
以上便是什么是脅從犯,什么是緊急避險,以及兩者如何區分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您有幫助。如果是因為受人脅迫,為了保護自己的某種利益,而對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且這種損害大于其所欲保護的利益時,則屬于脅從犯,不是屬于緊急避險,如果您對自己的情況不能確定,建議您及時的咨詢專業的刑事律師,畢竟緊急避險是不需負法律責任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承擔
2021-02-22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指定管轄的取證困難
2020-11-12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財產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1-02-24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公眾責任險費率
2021-01-26保險理財的原則
2020-11-26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2)
2021-03-08"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