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難、又稱緊急避險,是一個法律術語,指為了使本人或他人利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損害另外的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
根據我國法律,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依據如下: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司法解釋第156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
成立緊急避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有危險發生。也就是出現了足以使合法權益遭受嚴重損害的危險情況,如自然災害、動物侵襲、人的行為等使合法利益面臨著緊急的危險。
(2)必須是實際存在的正在發生的危險。也就是說:①危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想象、推測的;②這種危險是正在發生的,十分緊迫。
(3)避險行為盛須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實施的。所謂迫不得已,是指采取緊急避險是唯一的途徑,別無選擇。因為緊急避險是以犧牲較小的利益的方式保全較大利益,只要有其他辦法能避免危險,就不必采取犧牲某種利益的方法。(4)必須是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這是避險目的正當性的條件。法律不認可為保護非法利益而采取避險行為。
(5)避險行為不能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緊急避險的必要限度,應是避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小于所保護的權益,而不能等于或大于所保護的權益。換言之,“丟卒保車”是必要的,而“丟卒保卒”或“丟車保卒”,就超過了巋要限度。這是由緊急避險的目的和性質所決定的。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穿便衣可以執法嗎
2021-01-14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孤兒院領養一般幾歲
2021-02-03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27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婚姻口頭協議多久無效
2021-02-13第二次離婚訴狀范本
2020-11-18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24怎么認定廠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開公司車沒買保險怎樣處理
2021-02-06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包方可以用嗎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