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險過當及其法律責任
緊急避險過當即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危害),意味著緊急避險行為從有利于社會到有害于社會的轉化,因而行為的性質也由合法行為轉變為違法行為,而且這種違法行為不是一般的違法行為,而是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認定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時,必須要看到行為人的避險行為所避免了的損害,即行為人避險行為所保全的利益。認定是否構成犯罪,一定要將損害減去所保全的利益,余下的才是實際損害。所以,此類情況一般都損害不大,主觀上一般又情節輕微,因而一般不構成犯罪。
我國刑法規定“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據此,刑法理論界及司法實務界認為,緊急避險過當即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危害),意味著緊急避險行為從有利于社會到有害于社會的轉化,因而行為的性質也由合法行為轉變為違法行為,而且這種違法行為不是一般的違法行為,而是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筆者認為做如此理解,即認為緊急避險過當就構成犯罪的觀點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是錯誤的。
在我國刑法中,緊急避險過當并沒有單獨的罪名,它只是一種特殊的犯罪形態。緊急避險過當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從客觀方面看,無非是財產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及犯罪構成原理,僅有客觀方面的損害,無論這個損害有多大,都不能僅僅根據這一點來認定行為人有罪,即不能客觀歸罪。換言之,要認定某種緊急避險過當行為構成犯罪,也必須根據犯罪構成要件來認定,只有當符合某一犯罪構成要件時,才能認定這種行為構成犯罪。以緊急避險損害過當,假如緊急避險行為人故意多損失了500元,這顯然是一種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但故意毀損500元并未達到犯罪的界限,因此沒有理由和根據因為行為人在緊急避險過程中損失的500元而認定他構成故意毀損公私財物罪。
在認定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時,必須要看到行為人的避險行為所避免了的損害,即行為人避險行為所保全的利益。認定是否構成犯罪,一定要將損害減去所保全的利益,余下的才是實際損害。所以,此類情況一般都損害不大,主觀上一般又情節輕微,因而一般不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怎樣送達訴訟書
2021-03-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3-09交通事故處理的法律規定
2021-03-20簽訂贈與合同應注意哪些
2020-12-18民法典包括勞動法嗎
2021-01-24超市購物車需要1元才能用是否侵權
2021-02-09拖欠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04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2021-01-22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2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保險人在多少天內可以全額退款
2020-12-09兒童車禍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04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最全的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1土地轉讓期限是多久
2020-12-29拆遷是否對動產進行賠償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