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著的狗咬傷人飼養人承擔賠償責任嗎
案情:
原告系從事貨物運輸業車主。2008年4月9日,原告受被告委托運輸貨物,當天下午3時許,原告駛車將貨物運送至被告公司內,剛下車不久,即被被告用鐵鏈栓養在公司內的犬咬傷左膝,當即被告派員將原告送往醫院治療。事后,就賠償一事雙方協商未成,原告訴諸法院,要求被告賠償原告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交通費、營運車輛停運損失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損失共計29130.29元。
分歧:
就本案處理,產生以下兩種處理意見:1、認為狗的飼養人不承擔責任。因為飼養的狗是用鐵鏈拴著的,飼養人沒有過錯,飼養人盡到了監管職責。2、認為飼養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因為盡管狗的飼養人把狗拴著了,但由于飼養人監管不力,并且飼養人不能證明受害人遭受損害的事實是其自身或第三人造成的。
評析:
筆者認同第二種意見。圍繞本案中原、被告雙方爭議的焦點,試述以下幾點:
一、關于被告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認定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動物的飼養人和管理人對動物負有管理職責,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動物的飼養人和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承擔民事責任;由于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于第三人的過錯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判斷是否構成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要件,一般包括:飼養或管理的動物的直接加害行為;受害人遭受損害的事實;直接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了兩種法定免責事由:受害人的過錯或第三人的過錯。本案中被告作為犬的飼養和管理者,雖然已將犬用鐵鏈栓住,履行了一定的看護職責,但被告飼養的狗咬傷原告,造成原告受傷的事實客觀存在,咬傷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且被告不能舉證證明原告的受傷系原告自己的過錯或第三人的過錯所造成的。根據動物致害責任的構成要件,被告應當承擔責任。進一步言之,被告人用鐵鏈拴住狗這一事實并不能完全保證狗不會傷人,可以說,被告并沒有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證狗不會傷人。因此,飼養人是存在過錯的。對于原告而言,原告運送貨物到公司內亦是正常行為,并無過錯。因此,對于原告的經濟損失,被告應承擔賠償責任。
二、舉證責任的分擔
動物致人損害作為特殊侵權責任類型,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不以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過錯為要件,所以該類侵權案件的賠償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根據“誰主張,誰舉證”這一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如無特別規定,受害人應就受到了動物侵害的事實、動物致人損害的加害行為、損害事實與加害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承擔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即被告如果主張免責,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一款項的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其所要證明的不是自己無過錯,而是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的過錯或第三人的過錯引起的,如舉證充分,則可免除賠償責任。舉證不足或舉證不能,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承擔動物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對動物致人損害的舉證責任的分擔,很多人認為應是舉證責任倒置;認為凡屬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原告就沒有責任進行舉證。另外,一般也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羅列的8種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都應是舉證責任倒置。這實際上是認識的誤區,是對舉證責任倒置的片面理解,在這里有必要對舉證責任倒置予以澄清。舉證責任倒置是“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例外,它是指基于法律的規定,將通常情形下本應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舉證的,而由對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如果對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制度。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目的是在發生損害的情況下,根據公平正義的精神,權衡加害人與受害人雙方的利益,以達到合理的分擔風險,補償損失。在一個訴訟中,不管原告還是被告,都有可能承擔一定的法律事實的舉證責任,不能說被告負舉證責任,就成了舉證責任倒置,而原告負舉證責任就是舉證責任分配。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并不意味著原告不負任何舉證責任,而應由被告負責證明一切,其實作為原告的受害方同樣需要承擔舉證責任,只不過與一般過錯責任原則相比,在無過錯責任原則下,受害人承擔的舉證責任較輕罷了。那么涉及到一件具體的案件來說,哪些應由原告舉證,哪些應由被告舉證,這就是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也涉及到舉證責任倒置的范圍問題。
一個簡單、易行的判斷舉證責任的方法就是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事實中有無法律推定的情況,如果有,可構成舉證責任倒置。通常而言,需要法律推定的要件事實一般是受害人難以舉證證明的事實,通過推定,可以減輕受害人的舉證責任,使受害人比較容易的獲得賠償救濟。在飼養動物致害侵權責任中,并無法律推定的情況,原告需對飼養動物致害責任構成中的所有要件進行舉證,由于法律并沒有將被害人的過錯規定為侵權責任構成的要件,所以原告無需對此進行舉證,并非將該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換言之,即使被告證明其并無過錯,也不能因此而免責。具體到本案而言,原告應就受到了動物的侵害;致人傷害的動物由被告飼養或管理、加害行為與侵害事實二者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被告如果想免責,就應對原告權利發生的要件事實,即原告有過錯或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舉證不能,應由被告自己承擔敗訴風險。
在這里對舉證責任倒置的范圍作些簡要分析。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羅列的8種特殊侵權訴訟類型為參照,舉證責任倒置的范圍因案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僅以是否有因果關系,如在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中,舉證責任倒置只是倒置了讓加害人證明其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這一要件;有的僅以有無過錯,如在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中。此類是舉證責任倒置的一個典型表現,舉證責任倒置是讓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由于在建筑物等致人損害案件中,實行過錯推定,所有人只有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才能免除侵權責任,如可以證明是不可抗力所致、第三人過錯所致等;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倒置是讓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不錯在因果關系,實施危險行為的人不能證明其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時,就推定因果關系存在,行為人要承擔責任;有的既包括有無過錯,也包括因果關系,如在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中,過錯和因果關系兩項事實實行舉證責任倒置,醫療機構就其醫療行為不存在過錯和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另外,如因新產品制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中,專利權人及提供其專利被侵害的事實即可,而有對方舉證證明自己的制造方法并非專利方法,或者依法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如舉證不能,則應推定為使用了專利權人的專利方法,從而認定為專利侵權。在此類案件中,舉證責任倒置只是倒置了產品制造方法的同一性要件事實的證明。另外,對于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訴訟的侵權訴訟、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類型案件中,舉證責任的分配模式,并不是舉證責任倒置,而是舉證責任的正常分配。因此,綜合對這八種特殊的侵權行為分析可以看出,舉證責任倒置的案件數量是有限的,并不是特殊的侵權行為訴訟中,對舉證責任的分配都是舉證責任倒置。因此,對于舉證責任倒置不能一概而論,而要有所區分。
三、精神損害撫慰金能否支持
對本案而言,根據法律規定,被告應當對原告的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承擔賠償責任。但原告能否藥品求被告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這是雙方爭議的一個焦點問題。我們知道,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功能是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撫慰受害人遭受的精神痛苦。現行法中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規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即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算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認。其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算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從法律規定看,對精神損害撫慰金能否認定,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度”,這個“度”的邊界就是侵權致人精神損害,是否造成嚴重后果。如未造成嚴重后果,一般是不予支持的。在審判實踐中,怎樣判斷到底何為“嚴重后果”它的衡量標準又是什么現行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第1款只對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判斷標準進行了規定。所以,可以看出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是比較籠統、模糊,對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處理也沒有給出明確、具體的衡量標準。這不免會給法官適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給法官處理此類案件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只能依靠法官根據案情,本著司法的公平正義理念進行的裁判。對于本案而言,動物致人傷害造成的后果并不是太嚴重,但考慮到犬類致傷的危害性、危險的潛在性以及對受害人今后生活所產生的恐懼心理,心里擔憂等因素,給被害人造成精神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由于精神損害賠償只是撫慰被害人,使其精神痛苦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以及撫慰金具有補償的性質。所以,對于原告主張的賠償精神撫慰金,根據民法中的公平原則,本著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應酌情予以支持。
四、小結
狗咬傷人事件,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并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尤其是在農村、城鄉結合部因養狗而致人損害的事情時有發生。因犬類致傷的危害性、危險的潛在性,政府相關部門要嚴監管,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謹慎嚴加管束。若飼養動物致他人損害,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由狗咬傷人事件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承擔無過錯責任,對受害人因此而受到的相關損失應當依法予以足額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未交付如何處理
2021-03-21去律師事務所咨詢收費嗎
2021-03-24老師打學生致殘學校是否要承擔責任
2021-03-10公司合并債權人有何權利
2020-11-13解約定金指的是什么
2021-03-10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哪些情形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不用賠償
2021-02-27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警察如何辦理治安案件
2021-01-31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調崗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5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旅游意外險保單索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20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