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侵權責任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我國早在1986年就制定了產品責任法律、法規,主要體現在《民法通則》和《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之中。1993年我國第一部《產品質量法》出臺。1993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我國在產品生產、銷售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加快了立法步伐,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軌道。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很明顯,對于產品質量侵權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實體法已有規定。
一般侵權訴訟中,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舉證責任分配比較明確,但在特殊侵權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舉證責任分配就不太明確。在司法實踐中,“舉證責任倒置”這一法學術語容易引起歧義,人們往往會存在一種誤解,認為特殊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是被告承擔,原告沒有舉證責任。雖然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有規定,但都過于原則而不具體,在具體案件中還是存在舉證責任分配不明和舉證責任分配隨意性大的問題。筆者認為,被告在舉證責任倒置中所承擔的舉證責任應限定在法律規定的舉證責任范圍之內,不能將全部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任意加重被告的舉證責任。因為,不管是生產者、銷售者還是消費者,合法權益都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因此,“舉證責任倒置”應當改名為“法定舉證責任”。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是因缺陷產品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時,產品的生產者及銷售者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此條規定了生產者的產品侵權責任以及免責條件。在個案中,被告必須證明以上三項中的一項才能免責。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很多時候因產品質量原因導致的人身損害,其中既包括了違約責任,也包括了侵權責任。但不同的責任需要承擔的主體不同,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賠償金的分類和解釋
2021-03-04欠款律師函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7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是否可以直接處分質押物
2020-12-03房屋不動產房貸沒結清怎么辦贈與
2020-11-16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擔保合同連帶責任無效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11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對方未履行合同如何處理
2021-03-02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承諾包括哪些
2020-12-25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7分紅保險的特點與分配方式分別是什么
2020-12-09保險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