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資源如何預防侵權?
一、保留證據
在發布信息或作品的時候,可以標明版權所有,保存發布成功的截圖或文檔,日后一旦產生糾紛,可以作為證據。
二、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劃定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明確利用自媒體等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對網絡水軍進行規制。
1.非法刪帖的用戶和網站承擔連帶責任
以非法刪帖服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灰色產業之所以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技術的不對等性。《規定》從民事責任角度對非法刪帖、網絡水軍等作出規制,第十四條明確:“被侵權人與構成侵權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達成一方支付報酬,另一方提供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服務的協議,人民法院應認定為無效。擅自篡改、刪除、屏蔽特定網絡信息或者以斷開鏈接的方式阻止他人獲取網絡信息,發布該信息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接受他人委托實施該行為的,委托人與受托人承擔連帶責任。”
2.過錯認定嚴格
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以及由此產生的自媒體發展迅猛,在信息傳播的形態上,以社交網絡為媒介的轉載等二次傳播,影響巨大。針對這些特征,《規定》第十條對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相關問題作出規定:“人民法院認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及其程度,應當綜合以下因素:(一)轉載主體所承擔的與其性質、影響范圍相適應的注意義務;(二)所轉載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明顯程度;(三)對所轉載信息是否作出實質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標題,導致其與內容嚴重不符以及誤導公眾的可能性。”
3.個人基因、病歷等隱私不得隨意公開
《規定》第十二條作出規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在約定范圍內公開;(二)為促進社會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圍內;(三)學校、科研機構等基于公共利益為學術研究或者統計的目的,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公開的方式不足以識別特定自然人;(四)自然人自行在網絡上公開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另有規定。”
4.侵權造成財產損失最高可賠50萬元
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維權成本高,利用網絡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違法成本過低的現實,《規定》加大了被侵權人的司法保護力度。
《規定》第十八條明確規定:“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財產損失。合理開支包括被侵權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被侵權人因人身權益受侵害造成的財產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案情在50萬元以下的范圍內確定賠償數額。”
5.反腐目的人肉搜索可免責
2014年10月9日,最高法院出臺規定,明確約束利用網絡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包括利用互聯網進行“人肉”搜索曝光等行為。這是司法解釋第一次將個人信息上升為人格權進行保護,但為反腐利用人肉搜索公布信息可以免責。
更多網絡資源侵權處理知識,想要了解的人們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復核需要什么
2021-02-02快遞若保價損壞賠償是全額賠償嗎
2021-01-16公司股份制改制相關問題的討論
2021-01-13沒有領結婚證要離婚,小孩怎么判
2021-01-18管轄異議裁定多久作出
2021-03-23二審推翻一審結果一審法官會被追責嗎
2021-01-30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2020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標準
2020-12-16車輛事故肇事方不賠償怎么辦
2021-03-10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勞動局都管些什么
2020-11-16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7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