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而如果是民事侵權的話,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關于維權方面,如果被侵害人無法確定是誰實施的侵害,可以找網站服務提供者。因為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以,當無法確定誰是侵權人時,可以先找網絡服務提供者。侵害后果嚴重的,建議可以找個網絡名譽侵害專業的律師咨詢一下該如何維權。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網上被人惡意詆毀的一些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金合同違約責任
2020-11-09金融消費的定義,什么是金融消費者
2021-02-18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新民訴法關于財產保全的規定
2020-11-29遲延交房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2-04夫妻財產約定效力的相關規定
2021-02-10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婚姻關系中的共同收益包括什么
2020-12-26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公司調動職位要出具什么文件
2021-02-02六個月后的起訴時間從何時計算
2021-02-03拆遷補償協議誰有權查閱
2021-03-05漁業公司拆遷補償是否免稅
2021-02-25拆遷補償方案通常是在什么時候發布
2021-02-03拆遷安置協議無效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