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的司法制度必將與世界接軌,在此,我們有必要對國外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作一番了解。在國外,將精神損害賠償作為獨立訴因的國家,大多主張對精神損害普遍的進行賠償,而不論造成的損害后果的大小,即使是象征性地賠償少數金錢,也視為合法。然而,這種做法引起了學術界的不少爭議。比如美國,反對的學者認為這種主張超出法律規定的范圍;也有的學者認為,這種做法勢必增加社會的訟爭,同時還存在賠償數額難以確定以及因果關系難以證明等問題。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幾乎不存在以故意施加的單純精神損害的賠償訴訟,如果存在這種訴訟,則要受到嚴格的限制;限制之一,原告必須證明,被告有給原告造成精神損害的故意,并且實施了某一行為或作出了某一陳述;限制之二,被告的行為或陳述必須在事實上造成原告精神上的損害;限制之三,這種精神損害必須是嚴重的精神損害,并且必須是真實存在的,持久的精神損害,而不是一時的精神損害①。由此看來,在英美法系國家,只有主張對嚴重精神損害方可賠償,而不是對所有的精神損害不分輕重都予以賠償。
在我國,《精神賠償解釋》提出致人精神損害達到“嚴重后果”的,方可進行賠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何界定“嚴重后果”,理論上存在分歧,實務中也不易操作。筆者認為,可以設定兩個認定標準;一是侵害行為致人“嚴重精神損害”的,可獲得金錢賠償。何謂嚴重精神損害?可參照英美法國家的看法,雖然給嚴重精神損害下定義是困難的,精神損害從案發時就應該出現,但是這種損害不一定非得導致肉體傷害或神經上的打擊才能被看成是嚴重的精神損害。正如美國某一判例中所指出的:“如果一個神態正常,身體健康的人不能妥善對付案件中的情況,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就可以認為存在嚴重的精神損害”。②二是參照通說,侵害行為的情節惡劣,影響很壞和損害結果嚴重的,應當認定為“情節惡劣”;行為人采取公然手段侵害受害人,在公眾中造成極其不良的社會影響,就屬于“影響很壞”;行為人破壞他人精神健康,實施肉體損害,造成受害人傷殘或死亡結果,就屬于損害結果嚴重。這些“嚴重后果”的判斷和認定,從案件的實際情況出發,主要依靠法官的素質、良知、水平、道德等自由心證和裁量,也靠司法實踐的積累和總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財產公證的程序是怎樣進行的
2021-02-20國有劃撥安置地是否可以買賣
2020-11-21侵權責任中醫保統籌支付部分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24個人作品著作權保護期限
2021-01-05貸款擔保證明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2020-12-02如何處理非機動車交通事故
2020-12-08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交通事故精神損失費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1-02-16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申請經營旅館業的備案手續
2020-11-30少年摔了一跤死了 保險公司卻不肯賠付
2021-01-26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