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的司法制度必將與世界接軌,在此,我們有必要對國外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作一番了解。在國外,將精神損害賠償作為獨立訴因的國家,大多主張對精神損害普遍的進行賠償,而不論造成的損害后果的大小,即使是象征性地賠償少數金錢,也視為合法。然而,這種做法引起了學術界的不少爭議。比如美國,反對的學者認為這種主張超出法律規定的范圍;也有的學者認為,這種做法勢必增加社會的訟爭,同時還存在賠償數額難以確定以及因果關系難以證明等問題。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幾乎不存在以故意施加的單純精神損害的賠償訴訟,如果存在這種訴訟,則要受到嚴格的限制;限制之一,原告必須證明,被告有給原告造成精神損害的故意,并且實施了某一行為或作出了某一陳述;限制之二,被告的行為或陳述必須在事實上造成原告精神上的損害;限制之三,這種精神損害必須是嚴重的精神損害,并且必須是真實存在的,持久的精神損害,而不是一時的精神損害①。由此看來,在英美法系國家,只有主張對嚴重精神損害方可賠償,而不是對所有的精神損害不分輕重都予以賠償。
在我國,《精神賠償解釋》提出致人精神損害達到“嚴重后果”的,方可進行賠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何界定“嚴重后果”,理論上存在分歧,實務中也不易操作。筆者認為,可以設定兩個認定標準;一是侵害行為致人“嚴重精神損害”的,可獲得金錢賠償。何謂嚴重精神損害?可參照英美法國家的看法,雖然給嚴重精神損害下定義是困難的,精神損害從案發時就應該出現,但是這種損害不一定非得導致肉體傷害或神經上的打擊才能被看成是嚴重的精神損害。正如美國某一判例中所指出的:“如果一個神態正常,身體健康的人不能妥善對付案件中的情況,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就可以認為存在嚴重的精神損害”。②二是參照通說,侵害行為的情節惡劣,影響很壞和損害結果嚴重的,應當認定為“情節惡劣”;行為人采取公然手段侵害受害人,在公眾中造成極其不良的社會影響,就屬于“影響很壞”;行為人破壞他人精神健康,實施肉體損害,造成受害人傷殘或死亡結果,就屬于損害結果嚴重。這些“嚴重后果”的判斷和認定,從案件的實際情況出發,主要依靠法官的素質、良知、水平、道德等自由心證和裁量,也靠司法實踐的積累和總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終止上市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12如何請律師
2021-03-06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交通事故檢驗鑒定時限
2020-12-30民事訴訟須知
2021-02-04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監護人在被監護人緩刑期間能否出境
2021-01-09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產假結束可以辭退嗎
2021-03-03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保險合同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