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條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第四條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
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五條》ㄈ嘶蛘咂淥櫓勻爍袢ɡ饈芮趾ξ桑蛉嗣穹ㄔ浩鶿咔肭笈獬ゾ袼鷙Φ模嗣穹ㄔ翰揮枋芾懟;
第六條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后又基于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條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
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交車發生事故公交公司不墊付住院費怎么辦
2021-03-22簽訂的勞動合同要是沒公司的蓋章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9專利工作部門可以參與推薦專利產品活動嗎
2021-03-12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合同法關于合同變更的解析
2021-02-11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如何委托律師代理訴訟或仲裁
2021-01-05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過戶了怎么辦
2021-02-08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保險人在多少天內可以全額退款
2020-12-09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生存保險可以買嗎,生產保險與死亡保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原保險與再保險區別在哪里
2021-02-12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保險理賠申請時要注意四要素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