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有精神損害賠償嗎
對精神損害以物質的方式進行賠償,是加強人權保護的重要手段,是法律賦于受害人及其近親屬的權利。當前在司法實踐中,刑事案件中的受害人,雇傭關系中受害的雇員能否得到精神損害賠償,不同的法院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以致造成“同案不同判”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司法的權威和統一。筆者不揣淺陋,擬對這兩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二、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是否應當得到精神損害賠償
筆者所在地的相關法院根據上級法院會議精神,對該種情況下的法律運用形成了這樣一種觀點或規定:凡賠償義務人受到刑事處罰的,無論是刑事附帶民事案件,還是獨立起訴的民事案件,侵權人及其相關的其它賠償義務人均不應承擔受害人的精神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其法律依據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2第17號《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批復全文為:“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以及我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其法理支撐的理由是:既然侵權人(賠償義務人)已經受到刑事處罰,就不應該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否則對刑事被告人不“公平”。筆者對上述觀點持反對意見。
第一,該批復是對云南高院云高法[2001]176號《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被害人就刑事行為單獨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請示》的個案批復,針對的是某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就犯罪行為“單獨”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我們知道,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民事賠償部分只能是因犯罪行為而造成的直接物質損失,該批復本身沒有任何不妥之處。但是,我們在引用或理解該批復時,必須認真、仔細地看其精神實質,正確理解其適用前題條件、范圍和背景,而不能直接推定賠償義務主體都可基于該批復而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2004年5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已明確:“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且該解釋中的相關條文更明確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性質,是財產賠償責任。
第二、從刑事和民事的發展史及法學理念演變過程來看:古代是刑民不分,諸法一體。尤其在我國還長期存在著“重刑輕民”、“先刑后民”,“重打擊,輕保護”。毫無疑問,這些思想或多或少目前還是有一定的根基和市場的,體現在司法實踐中的實質是:被告人在受到刑事處罰后,附帶民事部分能夠解決則處理,且在一并處理時也一般是粗線條解決,不重視民事賠償,尤其是不受理精神損害賠償,己是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不爭的事實,這種觀點便是“以刑事對抗民事”的一種變異的具體方式。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極其錯誤的。首先,有人為地將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對立起來的嫌疑;其次,該觀點只過于考慮到被告人的所謂“公平”,試問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此時該如何救濟?對被害人如何實現“公平”呢?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法律已在實體法上明確規定被害人享有的權利,是需要通過程序法來實現的,若按照上述觀點,在司法實踐中受害人的權益,先由于批復的適用被剝奪,然后又沒有救濟的途徑或救濟方式,導致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在無意中莫名其妙地被剝奪了。
一個程序方面的批復能否對抗法律在實體上規定呢?更何況此觀點還是建立在對該批復的擴張性理解上!再次,在全球突出保護人權的時代,保護人權尤其是保護公民的人身權是時代的主題曲,是司法公正的終極目的和價值所在。在民事和刑事的法律關系演變的法治進程中,現在兩者已是并行不悖的兩個軌道上行駛的“列車”。刑事的重點是懲罰犯罪行為兼顧保護人權;而民事的重點是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尤其是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權。兩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聯系的統一體,都是為了和諧社會、保障人權,兩者是同等的重要。
要在現實生活中的的實際情況是比較復雜的,當然具體問題要我們具體是分析。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居多少年算事實婚姻
2021-02-23醫療事故賠償協議書
2021-02-06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個體診所助理醫師獨立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3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購房合同違約上征信嗎
2020-12-13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房產典當
2021-03-14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0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保險合同中止期間發生效力嗎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