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個人信息牟利可以構成什么犯罪
出售個人信息牟利可以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指以竊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立案標準
1、公民個人信息的內涵及特征
(1)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后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征,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
(3)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于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認定
從竊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應當具備以下特點:
(1)是違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實意思表示
(2)是信息獲取者無權了解、接觸相關公民個人信息
(3)是信息獲取的手段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或社會公序良俗
3、情節嚴重的認定
依修正案,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責任。但何為“情節嚴重”,尚無明確的規定可循。從立法背景看,近年來,公民信息廣為泄露,網絡上出現了公開兜售各類公民個人信息的廣告,社會上甚至出現了搜集、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專業戶”,對公民個人隱私及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利用刑罰手段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實屬必要。但刑罰手段有其特殊的適用范圍,并非一切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行為均應受到刑罰處罰。
如果金融、電信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出售個人信息牟利可以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該罪根據犯罪情節的嚴重程度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出售個人信息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我們公民在平時生活中要防止信息被盜,很多犯罪分子都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詐騙,個人在生活中應提高警惕,對于陌生來電等都要持懷疑態度,以防被騙。更多相關法律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少數股東損益
2021-01-20只有土地證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5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如何保障女性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020-12-032020年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及地址
2021-01-02改制股份制企業發起人協議書(示范)
2021-03-13撤銷仲裁的條件有什么
2021-01-08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誰能申請訴前停止侵犯知識產權行為
2020-11-26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2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