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責任糾紛能否解除合同
如果侵權責任發生,就會導致一方因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滿足解除合同條件,所以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于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此即債務人拒絕履行,也稱毀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它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無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中非屬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當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予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履行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對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為重要,如債務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實現,于此情形,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也應如此。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針對某些具體合同規定了特別法定解除條件的,從其規定。
二、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有哪幾種
《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是指行為人實施的侵權仍在繼續的,受害人可依法請求法院責令行為人承擔停止侵害的責任方式。
(2)排除妨礙,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使他人無法行使或者不能正常行使人身、財產權益的,受害人可以要求行為人排除妨礙權益實施的障礙。
(3)消除危險,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對他人人身、財產權益造成現實威脅的,他人有權要求行為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這種現實威脅。
(4)返還財產,是指沒有法律或者合同根據占有他人財產,侵害了他人財產權益,行為人應當返還該財產。
(5)恢復原狀,是指行為人通過修理等手段使受到損壞的財產恢復到損壞前狀況的責任方式。
(6)賠償損失,是指行為人向受害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以彌補其損失的責任方式。
(7)賠禮道歉,是指行為人通過口頭、書面或者其他方式向受害人進行道歉,以取得諒解的責任方式。
(8)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是指責令行為人在一定范圍內采取適當方式消除對受害人名譽的不利影響以使其名譽得到恢復的責任方式。
以上就是關于侵權責任糾紛能否解除合同的相關內容,根據以上內容可知,如果侵權責任發生,就會導致一方違約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希望小編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或者法律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追究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0公司稅負怎么算的
2021-02-16涉黑犯罪沒收財產嗎
2021-01-01股權轉讓怎么合法轉讓
2021-03-03父母離婚小孩有自由選擇跟誰的權利嗎
2020-11-11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香港保單是否受內地法律保護
2020-11-15“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