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立法者依照一定目的制定的具有強制性、社會性的行為規范。制定一部法律,其首要的要求是該法律符合立法的目的,也即制定該法律的意圖或動機。以環境立法來說,它的立法意圖應當是通過對環境的法律保護,從而達到實現衡*世代間的人類利益和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然而,作為法律上的“物”,環境及其自然要素(自然資源)具有已被人類認識的對人類的經濟價值和正在為人類認識過程中的對自然的生態價值的兩面性,它們二者均為人類在地球上不斷繁衍和生存的客觀基礎。因此在以傳統法方法保護人類自身的既得權利和利益的同時,還存在著為實現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對傳統人類的法權(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予以限制的矛盾。所以將來環境立法的法益應當是既要保護人類的傳統權利,又要對人類的傳統權利觀予以修正以維持人類生存的環境與自然基礎,它還需要人類對環境與自然資源之間相互存在的獨立與人類以外的生態價值的認可。以下,本文試圖就現代西方國家環境立法有關新的理論、尤其是環境保護利益諸問題作一基本的論述。一、環境法目的的傳統法解釋論?從法哲學角度出發,法的目的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它是立法者擬依靠法律而達成的實際目的;第二,它是需要依靠法來實現的基本價值和法的基本使命。由于前者是指導和實現一定的法及法律方法形成的原因,所以它在學理上又稱為“動機上的法的目的”。而后者是作為法的正當與否、合理與否的評價規則和基準,因此它又具有法的形成、實現之指導原理上的意義。因此,通常在法理學界也將法的目的稱之為法的理念(或價值理念、目的理念)、法的價值(注1).?就實定法而言,法的目的就是保護和體現由憲法確立的人的既成權利和利益(天賦人權),具體地說主要是對人身權和財產權及其法益的保護和體現。因此,圍繞環境法目的的傳統法方法論,一直離不開保護由環境和自然資源給人類所帶來或產生的權利和利益的目的。?概括和比較分析各國環境法有關目的性條款的規定,可以從理論上把環境法的目的分為兩種:一是基礎的直接的目標,既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保護和改善環境;二是最終的發展目標,又包括兩個方面-保護人群健康與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2).為此,學理上有關環境法目的的學說也主要有“一元論”和“二元論”說兩種。?環境法目的的“一元論”思想是在60年代前后因環境污染泛濫造成公害病多發從而影響人群健康、危及西方國家既定社會關系的條件下產生的。為此,西方國家在不斷修改傳統的公共衛生保護法律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環境保護法。由于當時環境立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環境污染的控制來達到對公民生命健康權保護的目的,所以環境立法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護人群的健康。例如,日本原《公害對策基本法》第一條的目的性規定就是維護生活環境以保護國民健康(注3)。而對環境污染致財產權的侵害則仍是通過傳統的私法手段來進行的。?由于最初對環境污染的控制是通過行政手段對工業企業等的生產經營行為(其中包括排放污染物行為)的管制來實現的,所以當時對環境的法律保護又涉及到可能遏制西方國家發展經濟的問題。在西方國家工業界和經濟界強烈反對單一以行政手段規制企業排污行為的條件下,為了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西方國家又出現了環境立法目的的“二元論”。此論認為,環境立法的最終目的,首先是保護人的健康,其次是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金*林主編:《環境法學》,**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頁。環境立法目的“二元論”的思想將發展與環境的相互制約、相互依存關系融為一體,被認為是可以較好地協調和解決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之間所存在矛盾的方法。這種思想從70年代開始一直在西方國家的環境立法中起著指導性作用,繼而成為指導世界各國環境立法的基本原理之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發三天后還可以傷情鑒定嗎
2020-11-27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電動自行車逆行被摩托車撞了是哪方的責任
2021-03-08交通事故自己車輛受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1監獄服刑人員服刑多久可以申請減刑
2020-12-21欠條和借條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侵權賠償協議能否約定管轄
2020-11-23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妻子不擇手段制造離婚證據
2021-03-24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工地上受傷如何索賠
2021-03-16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12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人身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