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找工作入職前都需要簽合同。而在工作期間,由于種種原因,勞動者有時會遭到自動或被動的離職。而在離職時,又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未能如愿及時解除勞動合同。此時,當用人單位招用這些未解除勞動合同再入職的勞動者時他們需要負哪些責任呢?
一、第九十一條中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條是關于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除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以外,其他的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不得和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如果給原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勞動者應當賠償損失,如果新的用人單位明知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仍然預期簽訂勞動合同,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適用要點
(1)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必須存在過錯,也就是用人單位的連帶賠償責任是過錯責任。
(2)在新的用人單位存有過錯的情況下,原用人單位既可以請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任意選擇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
二、《勞動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由此可見,因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與勞動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1995年原勞動部發布的《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六條對此作了具體規定:用人單位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于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所應賠償的損失包括:對原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也因為這些責任,許多用人單位是不會招聘未解除勞動合同再入職的勞動者的,而這使得未解除勞動合同卻已失業的勞動者生活艱難,不得不想法設法,努力謀生,即使再辛苦也不得不撐下去。衷心希望有關的勞動制度可以更加完善,以及每一位雇主可以更加體貼那些離職者,讓對方的生活可以繼續下去。
2020年勞動法辭退賠償標準
勞動法辭退員工規定有哪些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三方環境保護監督實踐之相關法律分析
2020-12-02著作權使用費能否追繳
2020-12-24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強制執行公證
2020-12-24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無結婚證酒席錢要賠償嗎
2021-03-02公司合同書上寫著半年內離職扣工資合法嗎
2020-11-19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員工不簽勞動合同的應該要如何處理
2021-02-04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公司股東退股受競業限制嗎
2021-01-13保險公司定損和修車廠不一樣怎么辦
2021-01-25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城中村改造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12020年拆遷新規實施時間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