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國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的法律與政策
我國的國有企業破產制度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自始至終存在著大量的行政因素,在國企的破產申請、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在國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上,法律與政策對用于職工安置的財產和實際清償的范圍都做出了不同規定。
法律方面,我國1986年頒布了適用于國有企業破產的一般性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明確“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按第一順序清償,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把“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和“職工集資款”也列為第一順序清償;200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簡稱“新《破產法》”),明確列入第一順序清償的包括“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而關于用于清償的破產財產,則扣除了優先受償的債權。
政策方面,國務院從1994年開始陸續發布了一些行政規范,包括《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1994]59號)、《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兼并破產和職工再就業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發[1997]10號),1996年國家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也發布了《關于試行國有企業兼并破產中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經貿企[1996]492號),對依照這些規范進入破產的企業(我們一般稱“政策性破產”)的職工安置給出了超越法律規范的特殊優惠,在用于清償的破產財產上明確土地使用權必須首先用于解決職工安置問題,甚至已抵押的土地所有權變現也可以用于償付職工安置費,并將職工住房及其它社會性資產如幼兒園等排除在破產財產之外;而實際清償的范圍和標準也有所突破。自2007年6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新《破產法》依然為政策性破產留出了空間,規定在該法施行前國務院規定的期限和范圍內的國有企業實施破產的特殊事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對業主有約束力嗎
2021-02-10勞動爭議調解案例解析及實務指引
2020-12-10涉外婚姻孩子如何上戶口
2021-01-13股東不配合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06學生做臨時工老板不給錢犯法嗎
2021-01-30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附加刑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哪些情形屬于監視居住的有礙偵查
2021-02-27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足療店員工賣淫老板不知情有責任嗎
2020-11-20購房定金可以退嗎,怎么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1-20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具體流程
2020-11-21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