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伙企業破產與合伙人財產的關系
合伙企業較強的人合性和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使合伙企業的破產與合伙人的破產息息相關。那應當如何來界定兩者之間關系呢?可以說合伙企業破產和合伙人破產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這是由于合伙財產為全體合伙人共同所有,合伙財產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合伙人的個人財產;在合伙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合伙人負有用個人財產清償合伙債務的義務。因此,合伙并不是一個獨立的責任主體。正是不存在完全獨立的財產、獨立的責任、獨立的人格這三大特征,使合伙的破產必然延伸至合伙人,體現為合伙人的破產。所以,即使承認合伙可以破產,也僅把合伙破產視為全體合伙人的破產,或者說法院對合伙破產宣告的效力將毫無保留的及于全體合伙人。反之則不同。合伙人在破產或資不抵債時,若其他合伙人仍有清償能力,則不會對合伙企業產生實質的影響。若全體合伙人均被宣告破產,則該合伙將被解散,這在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均是如此。
二、作為合伙人的自然人能否具備破產能力
承認合伙企業能夠破產,必然要求合伙人包括作為合伙人的自然人亦具有破產能力。然而,自然人是否具有破產能力,在理論界尚有爭議,我國目前的立法也未對此予以肯定。
反對自然人具有破產能力的理由是,在我國沒有個人資產申報稽查制度的情況下,自然人可以隱匿、轉移財產逃避債務,挖“假破產、真逃債”。的確,自然人比法人更具有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但這并不等于說法人就不存在隱匿財產的行為。實際上,就逃債的可能性而言,兩類主體難分伯仲。從另一方面說,即使沒有破產制度,自然人也大量存在隱匿財產的行為,破產與隱匿財產沒有必然性聯系。因此,這一點不能成為否定自然人破產的理由。相反,自然人,特別是從事商事經營的商個人享有破產能力是為大多數國家立法所肯認的。在從事商事營業的自然人經營失敗時,給其債權人公平受償,給其自身免責復權的機會,正體現了法律對社會公平正義之追求。可見,如果存在合適的制度設計,自然人隱匿財產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從事營業活動的自然人是應該并且可以具備破產能力的。
三、合伙企業的破產原因
資不抵債或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是破產的一般原因。但該原因適用于合伙時就會產生是合伙財產不足清償合伙債務,還是合伙財產加合伙人個人財產不足清償合伙債務時才可以宣告合伙企業破產的問題。合伙的資信基礎是合伙人的無限連帶責任,如果規定合伙財產不足以清償合伙債務時就可以破產的話,那么合伙人的無限責任也就無從體現;所以,承認合伙具有破產能力的國家大都規定只有全體合伙人都不能清償合伙債務時才能對合伙適用破產程序。如美國聯邦法院的觀點是:除非全體合伙人破產,合伙不破產;合伙人在其清償個人債務以外的財產加上合伙的財產并不足以清償合伙債務才構成破產理由。這樣做似乎更符合合伙的本質特征。
四、合伙人個人債權人與合伙債權人
合伙財產涉及兩類債權人利益,即合伙人個人債權人與合伙企業的債權人。合伙人的個人債權人可以直接請求合伙人支付其債務,而合伙的債權人一般只能先請求合伙支付,在合伙企業財產不足以支付的情況下,才能向合伙人請求。表面上兩類債權人相互獨立,實際上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合伙人對自己財產的任何處分對合伙債權人的受債能力都會產生影響;合伙企業破產連帶使合伙人破產,必然使合伙人個人債權人加入到破產債權人的行列。因此,破產法適用于合伙,除了考慮同一主體不同債權人之間,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外還必須平衡分屬于兩類主體的債權人的利益。這種特殊性必然要求適用合伙的破產程序作出某種調整。在這方面,美國雙重優先權制度較為妥善的解決了此問題,值得我們借鑒。
所謂雙重優先權制度就是在不承認合伙為獨立實體的前提下,將合伙視為與合伙人相分離的相對獨立主體,各自有相對獨立的財產,各自的財產對應各自的債權人,兩種債權人相互獨立,享有范圍財產的優先請求權。即企業的債權人立足于企業財產,個人的債權人立足于個人財產。詳言之,合伙財產優先用于清償合伙債務,清償后有剩余的再用于清償合伙人的個人債務;合伙人個人財產優先用于清償個人債務,清償個人債務之后剩余的再用于清償合伙債務。這種雙重優先規則,表面上使合伙人個人債權人對合伙人個人財產的請求權優先于合伙企業的債權人,因而似乎不利于合伙企業的債權人,但另一方面使得合伙企業的債權人能夠優先于合伙人的個人債權人從企業財產中得到給付,更有利于保障合伙企業的清償能力。由此可見,在合伙企業破產程序中貫徹雙重優先規則,可以公平合理的維護合伙債權人與合伙人個人債權人雙方的利益,使兩者都有均等的機會,分別從合伙財產和合伙人個人財產中得到清償,因而值得我們借鑒。
以上是由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合伙企業破產后產生的問題有哪些”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店主可以不注銷執照轉讓店嗎
2020-11-19股權收益是否可以擔保
2021-01-19醫療事故鑒定
2021-01-13《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早已不再是人民法院審理醫療糾紛案件參照的法律法規
2021-01-14公司在解除勞動合同面臨哪些法律風險,應該如何防范
2021-03-22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公司注冊資金要實繳嗎
2020-11-14構成商標的圖形應達到什么要求
2021-03-02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遺產非必須留給法定繼承人嗎
2021-03-16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