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破產企業設立人出資違約的處理原則
第一,適用法人資格否認原則,認定企業不具備法定破產條件。企業法人經營管理財產或企業法人所有財產的貨幣表現的注冊資金體現了企業的履約能力和承擔經濟責任能力,是企業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因此,企業設立人的實際出資若達不到《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15條第(7)項或其他有關法規規定的數額,?意味著企業不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當然不具備企業法人的條件,對其取得的法人資格應予以否認。最高人民法院復[1994]4?號《關于企業開辦的其他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后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為人民法院對此類法人企業行使法人資格否認原則提供了法律依據。根據《企業破產法(試行)》第2條、《民事訴訟法》第206條的規定,只有法人企業才具備申請破產的條件,非法人企業不允許申請破產,因此,對設立人出資違約而被人民法院否認法人資格的企業,應認定其不具備法定破產條件。
第二,適用資本充實原則,設立人必須補足未到位的出資。資本充實原則指的是,企業在其存續的過程中,必須維持與其注冊資本總額相當的財產。這是因為企業設立人的實有出資必須與注冊資金一致,才能使企業按注冊資本總額所表示的范圍來承擔財產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31條規定,企業的注冊資金應當與實有資金相一致。公司法第206條、第208條、第209條也作了類似的規定,均體現了企業注冊資本應當充實的原則,?因此,對于設立人雖然出資違約但其實際出資已超過法定數額,破產企業具備法定條件允許破產的,設立人必須補足其未到位的出資。
二、破產企業設立人出資違約處理中的幾個具體問題
(一)對應該被否定法人資格的法人企業申請或被申請破產,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如果是在立案審查階段就發現企業應被否定法人資格,從而不具備法定破產條件的,企業提出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是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可告知其直接向企業設立人追償債務;堅持申請的,裁定不予受理。由于設立人出資違約的行為較為隱蔽而不易被發現,因此,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的是,立案受理后審理過程中才發現由于設立人的出資違約造成企業應被否定法人資格,對此應如何處理呢?一種意見認為,人民法院可繼續審理,但應裁定企業設立人補足未到位的資金并將其列入破產財產,這樣既可以達到企業破產的目的,又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應被否定法人資格的企業根本就不具備法定的破產條件,如果繼續審理并允許其破產,就可能造成部分企業法人借破產來逃避所欠債務,從而損害債權人利益情況的發生,因此人民法院對雖已立案受理,但發現企業應被否定資格而不符合破產條件的,應裁定駁回破產申請。
(二)設立人對各自出資的不足部分是否應相互承擔連帶充實責任的問題。筆者認為,應根據企業性質的不同而區別對待。非公司制企業法人如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等的設立人之間不必對未到位的出資承擔連帶充實責任。這是因為我國法律法規沒有規定非公司制企業法人設立人之間對出資不足應承擔連帶充實責任。但各設立人對各自出資的差額應予以補足。公司制企業法人則不同,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注冊資本充實責任是連帶責任,全體公司設立者中的任何一人對資本不足的事實均負全部充實責任。
(三)設立人在企業破產前將其未到位的出資申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核減,對此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一種意見認為,企業變更注冊資金為《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所允許,且經過工商部門的正式確認,因此,企業核減出資的事實已經成立,人民法院應予認可,設立人對其已經核減的出資不必再承擔充實責任。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法人登記活動。《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66條規定,企業申請登記時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除責令其提供真實情況外,予以警告、罰款等。因此,設立人企圖通過工商部門核減其未到位的出資的手段來逃避其對核減前企業所欠債務的清償責任,顯然是一種弄虛作假、逃避債務的行為,這種行為雖然經過工商部門認可而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但其目的卻是非法的,因此實質是一種無效行為,人民法院作為最終裁判機關,有權認定設立人破產前核減出資行為無效,設立人必須補足其已核減的未到位出資。
(四)設立人未到位出資的充實責任的請求權歸屬問題。一種意見認為,企業破產時如果存在設立人出資不到位的情況,則債權人可以要求設立人承擔出資充實責任,就未到位的出資部分直接向破產企業債權人承擔清償責任。這種觀點與破產法有關規定相背離。根據我國破產法的規定,破產企業債權人只能向法院申報債權,無權直接對企業設立人行使出資充實的請求權。筆者認為,在企業破產前,設立人充實出資的請求權歸屬企業,由企業向設立人主張補足未到位出資或出資不實的差額,而企業破產時,作為破產企業法定代表人的清算組代表破產企業行使權利,因此,此時設立人充實出資的請求權歸屬于清算組,由清算組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人民法院應根據清算組的請求裁定設立人補足其未到位的出資。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對于破產企業設立人出資違約的情況是有上文提到的幾條處理原則的。當然,如果您對此依舊感到困惑的話,或者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怕跟員工打官司嗎
2021-02-12房租到期房客不搬走該如何
2021-03-23贍養老人法院判決后多久有效
2021-03-19律師事務所可以代理哪些案件
2021-01-28法醫鑒定多少天有效期
2021-03-22債權債務轉讓通過董事會決議嗎
2021-01-23績效獎金不發可以投訴嗎
2021-03-22現在國家承認事實婚姻嗎
2021-01-03人身侵權按城鎮賠償有什么
2021-02-19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個人購買住房是否免征印花稅
2020-12-27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國企可以被私企接收改制嗎
2020-12-31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