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征收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起訴當地政府。
行政訴訟程序:
在人民法院受理了當事人的起訴之后,就要開始對引起糾紛的行政案件進行審理了。首先進行的,是對該案件進行一審。行政案件的第一審程序是指一審法院對行政案件進行審理應適用的程序,包括審理前的準備、開庭審理、合議庭評議和判決等階段。
審理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有:
①人民法院應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并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②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③應公開審理的案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時間、地點。
法庭審理開始階段的工作有:
①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并報告審判長;
②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和義務,并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法庭審理過程一般按下列順序進行: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陳述行政爭議;舉證、質證;辯論;當事人最后陳述等。
合議庭評議是在上述審理基礎上,合議庭人員進行評議,對如何判決提出各自的觀點,達成一致意見后,報院長審批。合議庭評議應不公開進行,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有不同意見應允許保留并記入筆錄。
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經過上述審理及合議庭評議后,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進行裁判的行為。人民法院宣告判決,應一律公開進行。宣判時,應告知當事人享有的上訴權利以及上訴期限和上訴法院。
在第一審程序中應注意:
①審判應組織合議庭,可由審判員或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其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②應開庭審理的不能書面審理;
③審結期限為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如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如果拿不到征收款,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行政案件的第一審程序是指一審法院對行政案件進行審理應適用的程序,包括審理前的準備、開庭審理、合議庭評議和判決等階段。如果你有其他問題,可以向我們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賣房協議書是什么樣的
2021-03-08刑事訴訟起訴書怎么寫
2020-12-09規范的保密條款需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4公司破產清算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0-12-2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公司高管是否有法定競業限制
2021-02-15給孩子買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8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掛靠車輛如何投保
2021-03-18論保險表見代理
2020-12-22拒保
2021-02-18拆遷補償標準過低能否提起訴訟
2021-01-06營業房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該如何計算
2021-01-27房屋拆遷委托書有什么內容
2020-11-24廬江縣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0-11-10拆遷補償涉及多項資產時營業稅要如何處理
2020-11-25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必備條款有哪些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