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關于管理人可行使撤銷權規定,與舊法相比較,增加了在破產案件受理的臨界期內(六個月),債務人對個別到期債務進行清償可予撤銷的新制度,使得原有破產程序撤銷權的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此在實務界引起了爭論。仔細斟酌,該項撤銷權制度在實踐中的確難以操作,其司法理念未必符合我國國情。相反,此項撤銷權的不當行使,容易造成對現有交易安全制度、交易習慣的沖擊和破壞,其結果很可能是弊大于利而得不償失。因此,有必要對該項撤銷權制度在實踐中的運用,進行深入研究,并予以完善。筆者撰文旨在拋磚引玉,以求司法解釋之明定。關鍵詞:破產臨界期撤銷權一、民法撤銷權與破產撤銷權比較1、相對人的撤銷權。民法規定的撤銷,是指意思表示有瑕疵,表意人依法可以主張撤銷的民事行為。“當事人享有的可使可撤銷民事行為自始不發生效力的權利即為撤銷權”<<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了兩種,即重大誤解和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合同法;第54條較民法通則規定增加了一種,即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相對人的撤銷權為形成權,除斥期間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撤銷權消滅;期間內因權利的行使而引起民事行為效力的消滅。相對人撤銷權提起的主體限制在發生民事行為的當事人之間。2、債權人的撤銷權。債權人的撤銷權規定在合同法第74條中,“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權本為相對權,其效力只能及于特定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對第三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不得依其債權人而對任何第三人主張權利。通說認為,賦予債權人的撤銷權由于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理,“讓債權的效力加以適當的擴張”,故與代位權一起歸類于債的保全研究范疇。除此之外,對除斥期間計算略有不同,債權人的撤銷權規定了兩種除斥期間上,一是一年的除斥期間,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二是五年的除斥期間,從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3、破產撤銷權。破產撤銷權是指破產人在破產宣告前的臨界期內,實施有害于債權人團體利益的行為,破產管理人有權請求法院撤銷該行為,使因該行為轉讓的財產或利益回歸破產財團。破產法規定撤銷權的目的,在于恢復因破產人不當處分而失去的利益,保護全體債權人公平受償的機會。國內也有學者稱之為否認權,并定義為:對于破產人在破產申請受理前一定期限內所為的有害于破產債權人利益的行為,通過管理人行使撤銷權而予以消滅,使財產回復到行為發生以前的狀態的行為。否認權理論實為日本學者提出,在英美法系則稱為“可撤銷交易制度”。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破產撤銷權與民法債的保全中的撤銷權相類似,在本質上是民法撤銷權在破產這一特別程序中的擴張或者延伸。除撤銷權人、除斥期間及可撤銷行為類型規定略有不同外,二者在行使后果上沒有根本區別,都是將債務人所實施的有害行為最終歸于無效,并使依該行為所導致的財產變動恢復原狀。我國破產法在第31條和第32條中,肯定了由破產管理人行使撤銷權,并規定了破產管理人行使撤銷權的具體條件。管理人行使撤銷權得到法院支持后,將引起兩個法律后果:一是破產人所實施的有害于全體債權人的行為歸于無效;二是被破產人轉讓或被放棄的財產得被依法追回,納入債務人財產范圍,從而增加破產財產總量,有利于提高破產債權清償率。二、破產撤銷權的研討用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資企業撤資流程
2020-12-17公司預審到備案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13泉州商標注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1限制婚后自由的婚姻協議有效嗎
2021-02-22民法宣告失蹤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13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小孩偷父母錢去超市買東西可以退貨嗎
2021-02-25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什么叫提存保險金
2020-11-30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保險公司假現場拒賠合理嗎
2021-03-17有關理賠的其它問題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