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原因探析
民辦非企業單位同企業一樣,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在發展過程中均會受到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雙重影響,而導致企業出現資不抵債或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最終走向破產清算的原因也會發生在民辦非企業單位之中。就汽車部件公司破產清算案中,導致該公司出現資不抵債破產清算的原因基本可以歸納為兩個:
從外部因素看,該公司大量向銀行舉債,高額的融資成本導致公司流動資金緊張,無法正常運轉;
從內部因素看,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個人經營管理不善、制度落后,加之個人有賭博等惡習,負面因素綜合爆發導致資不抵債,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其破產清算。這也是我國企業破產特別是中小企業破產的普遍原因。作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出現破產的原因既包括外部因素,也包括內部因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外部因素
1、國家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部分民辦非企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缺乏有力支撐
縱觀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發展現狀,在法律法規層面明顯缺乏針對性的法律規范。有學者甚至認為目前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與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大部分都與法律法規不健全不配套有直接的關系,已經成為阻礙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的瓶頸。非營利組織的非營利性與政府的支持力度存在某種程度的正比關系,國家對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扶持力度還不夠有力,政府職能轉移、購買服務的財政預算制度還沒有真正建立,購買服務的事項范圍還比較有限。這是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政策短板。
2、市場經濟沖擊,部分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產品和服務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非營利性質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僅存在同行業單位的競爭,最關鍵的還要面臨社會同行業同類型企業的沖擊。由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非營利性和公益性的特殊性質,其在資金實力、市場運作、規范管理方面均與同行業社會企業存在不小的差距,由此導致了其產品和服務無法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市場經濟是講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是優勝劣汰的經濟,市場理所當然的會選擇具有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因此部分民辦非企業單位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長此以往不適應社會發展又缺乏創新能力導致不得不退出市場。
3、融資成本增加,流動資金缺乏,資金周轉不暢,資金鏈斷裂
在當今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是企業能否發展壯大甚至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民辦非企業單位作為社會經濟的參與者,當然也不例外。民辦非企業單位資金來源單一,物力、財力偏弱,絕大部分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收入來源是服務收入,極少涉及政府撥款和社會捐助??偸菍①Y金用于再發展、再投資,擴大規模。這就必然會產生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而銀行等金融機構高額的貸款利息導致融資成本增加,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無法按期支付銀行貸款利息,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導致資金鏈斷裂,最終走向破產清算退出市場的結果。
(二)內部因素
1、內部管理不善,缺乏吸引人才和占領市場的創新能力
民辦非企業單位作為社會組織之一,往往在組織架構和人員構成上不像公司那么規范,管理思路和制度構建也不像公司那么清晰。部分民辦非企業單位就可能因為長時間發展緩慢或者停滯不前,加之內部管理缺乏科學決策與指導,直接導致單位無法吸引社會上優秀人才,同時市場被同行業的其他市場主體逐漸占領,這就必然導致其在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最終走向破產清算。
2、負責人個人好惡,事業心、責任心不強
一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負責人的能力、個人喜好、事業心強弱,直接關系到這個企業的發展及未來走向,對于民辦非企業單位也不例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負責人如果對本單位事業抱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態度,或者負責人本人存在不良嗜好,都會嚴重阻礙該單位健康發展,惡性循環資不抵債就可能走向破產清算。
通過分析了解民辦非企業單位出現破產的原因,有助于我們對癥下藥,制定符合實際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制度,增加制度的可操作性,幫助民辦非企業單位規范有序退出市場。
二、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現狀
(一)立法現狀
民辦非企業單位雖然是我國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法律法規對于這部分社會主體的規定卻屈指可數,更不必說關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破產清算制度規定。就現行法律法規規定來看,與其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企業破產法》及其司法解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上述規定對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合理合法退出市場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作用,但對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特殊性方面卻無章可循。有必要制定或增加關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個性條款的規定,以適應民辦非企業單位規范有序退出市場的實際需要。
(二)司法現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數據表明,自2006年以來,破產案件已連續七年下降。2006年全國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共4253件,2007年為3817件,2008年為3139件,2009年為3128件,2010年、2011年為2000多件,2012年為2100多件。但同時,全國通過各種渠道退出市場的企業數量卻從2006年的67.2萬家上升至2012年的77.9萬家??梢?,大量企業尚未經過破產程序退出市場。而這其中,官方并未公布法院受理案件中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案件占據的數量。但就目前查閱的資料和了解的情況而言,目前我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退出市場多是政策性退出,自行解散清算或政府指導清算,人民法院受理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的案件少之又少。我們認為究其原因還是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缺乏專門的法律規范和指引。
三、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制度與企業破產清算制度比較
相比較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制度,我國企業破產清算制度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和完善,特別是2007年施行《企業破產法》后,逐漸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操作規范,加之多年的企業破產司法實踐,我國企業破產清算制度趨于成熟。將我國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制度與企業破產清算制度進行橫向比較,有助于指導建立、完善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制度。
(一)從申請主體來看:
破產清算案件是被動受理型案件,不告不理,必須由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法院才有可能啟動破產清算程序。就企業破產清算而言,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七條的規定:“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企業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畢,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鄙暾埰髽I破產的主體可以是符合條件的債務人、也可以是對債務人享有到期債務的債權人,還可以是負有清算義務的人。反觀民辦非企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十六條僅規定了民辦非企業單位自行清算,民辦非企業單位如果出現資不抵債,由誰來申請破產清算沒有明確規定。雖然《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其他法律規定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的清算,屬于破產清算的,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程序?!钡褶k非企業單位一旦出現資不抵債或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由誰來向法院提出申請,放寬受理條件還是從嚴掌握,需要根據其特殊性質來進行界定。
(二)“人”的處理
企業破產清算案件中關于“人”的處理,通常來講主要涉及到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根據《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債務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不必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后列出清單并予以公示。”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作為清償破產費用和公益債務后的第一清償順位,給予優先保障。但由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特殊屬性,其在破產清算中“人”的處理不僅包括自身員工的安置,還包括經營對象、客戶的安置,如民辦學校開辦過程中出現破產,學校學生如何妥善安置也是重中之重。對于員工的安置,是否能夠直接適用《企業破產法》的規定,而對于民辦非企業單位而言,需要安置的經營對象、客戶如何安置,是計算成債權債務來申報債權還是通過其他途徑妥善安置。
(三)資產的處理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管理人應當及時擬定破產財產變價方案,提交債權人會議討論。管理人應當按照債權人會議通過的或者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裁定的破產財產變價方案,適時變價出售破產財產?!钡谝话僖皇l規定:“變價出售破產財產應當通過拍賣進行。但是,債權人會議另有決議的除外。破產企業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變價出售。企業變價出售時,可以將其中的無形資產和其他財產單獨變價出售。按照國家規定不能拍賣或者限制轉讓的財產,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方式處理?!逼飘a企業的資產在法院選定破產管理人后,由破產管理人接管,管理人要依法委托中介機構進行清點評估并擬定資產處置方案,在債權人會議上通過資產處置方案,再將破產企業資產通過交易中心掛牌出售,變現價值在債權人之間進行分配。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資產組成則較為復雜,它既包括舉辦者自行投入的財產、國家政策性扶持發放的撥款、社會贈予捐助財產、經營過程中的經濟回報等等。在對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過程中,是否根據資產性質區別對待以及如何處置不同性質的資產,有待規范。
(四)債權債務的處理
債權債務的處理是破產清算程序中的重要一環?!镀髽I破產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債權人應當在人民法院確定的債權申報期限內向管理人申報債權。勞動債權由管理人記入債權表并予以公示。”管理人對已知債權人發通知告知其前來申報債權,對于未知債權人,給予一定期限的債權申報期,管理人接受申報后,對申報人提交的債權證據資料進行審核,審核后提交債權人會議確認,再提交人民法院最終裁定確認。申報債權的清償順序也作了嚴格的規定和限制,《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破產人所欠職工工資和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等其他費用;
(二)破產人所欠稅款;
(三)普通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本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職工工資不包括破產企業的董事、經理和其他負責人的工資。”對于對外債權的處理,管理人代為行使權利,對外依法以管理人的名義清收債權。而民辦非企業單位作為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雖然不以盈利為目的,不大量的進行市場經營活動,但其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經濟交往,由此產生債權債務關系,對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清算中的債權債務,其對外債權債務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往來,更多的是基于人身關系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如:民辦學校的學費、民辦醫院的醫療費、民辦養老院的養老服務費等等。能否按照《企業破產法》關于分配順序的規定,將它們一并納入普通破產債權進行處理,還是作為優先債權予以保障,值得商榷。
綜上所述,民辦非企業破產清算制度還不是特別完整,還缺乏一定專門法律指導。但每年國家都在對制讀的內容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所以對于民辦非企業破產的清算可以先參考比較成熟的企業破產法。以上內容相對較多,可以咨詢閱讀,更多知識可以登錄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中介沒給購房合同怎么辦
2020-12-28如何防止醫療事故
2021-02-28訴訟保全可以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31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怎么取證沒有贍養老人
2020-11-15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合同未生效不想履行了怎么辦
2021-01-20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拖欠農民工工資兩年內怎么處罰
2021-03-1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保險監管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2-25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需要登記嗎
2021-02-15什么叫承包到戶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