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重整一般幾年的執行期
我國新《破產法》沒有規定強制的計劃執行期限,而是交由各方當事人通過重整計劃協商確定,如果債權人愿意接受一個很長的執行期限,主要合法并且不損害社會或者其他人的利益,法律沒有必要禁止。
根據我國新《破產法》規定,重整計劃的執行不屬于重整程序,法院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派專門的法官監督重整計劃的執行,因此,規定由管理人監督。但是,由于管理人監督債務人執行重整計劃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監督期限過長,就會加大重整成本,損害債權人利益,所以最好是在重整計劃中明確監督期限,給債權人一個合理預期,不必在表決重整計劃時對監督成本的不確定性產生憂慮。需要指出的是,監督期限是指在重整計劃執行過程中管理人的監督期限,一般要短于或者等于執行期限。因為一般來說,重整措施會在重整計劃得到批準后即著手實施,例如債轉股、企業合并、分立等,管理人監督的正是這些關鍵措施的實施情況,至于一些債權的分期償還,完全可以由債權人自己監督債務人履行,債務人不履行的,厲害關系人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行重整計劃或者向法院申請終止重整計劃的執行。
公司重整與破產相同點
1、程序目的相同。如果說破產和解是對傳統破產法的第一次否定,那么破產重整則是對傳統破產法在更高層次上的背離和重塑。其目的均在破產清算程序之外,引進破產預防的程序機制,從而使破產法在更大系統上臻于完善。因而從法律部門的性質上看,破產和解法與破產重整法皆屬破產預防法的組成部分。
2、程序性質相同。作為預防破產的法律程序,二者均在非訟的前提和狀態中伸展和延伸,因而均屬非訟事件范疇,均采取當事人申請主義的程序啟動原則,在法律規范不敷使用時,均可準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3、均以意思自治原則為程序推進的基礎。盡管在和解與重整中,法院行使司法裁量權的能動性及其比重大小有所區別,和解之能否達成、重整之能否進行,無不以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思自治和共同合意為基礎。這部分取決于其非訟性質,部分則是由于他們所調整的畢竟均屬私權關系的緣故。
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需要什么條件?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的規定,可以向債務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啟動破產程序,以清理債務或進行重整。
公司破產法人坐牢嗎?
企業破產并不招致法定代表人有罪的必然結果,如行情下行、銀行收貸導致正常運營的資金鏈斷裂等客觀因素導致企業破產的,法定代表人并不必然有罪。
《破產法》第125條規定,企業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勤勉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導致破產的原因很多,老板如違反了上述的規定,才可能承擔民事責任,這是一層,第二,該違反必須是又人起訴,第三,該起訴又被法院以判決或裁定的方式認定,才可能承擔民事責任而非必然的刑事責任。因此所謂的坐牢后果幾乎很少出現。
但因已經出現破產原因,則企業法定代表人沒有及時申請破產而導致企業職工、社保和稅收、其他債權人損失的進一步擴大,則其承擔責任的可能性必然增加。
破產申請是一個及時有效的止損途徑,是確保各個債權人公平受償、實現權利最大化的最為高效的一種手段和途徑。
破產重整的流程
一、公司出現《破產法》第二條規定的重整事由。
二、債權人和債務人直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啟動重整程序。在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法院受理申請后宣告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自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法院申請重整。(破產法7、70條)
三、法院對《重整申請》進行審查,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裁定債務人重整,并予以公告。(破產法71條)
四、法院指定管理人。
五、法院通知已知的債權人并公告通知未知的債權人。法院應當缺點債權人申報債權的期限,并確定第一次債權人召開的時間和地點。
六、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管理人收到債權申報材料后應當登記造冊并對申報的債權進行審查,編制債權表并提交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核查。
七、債權申報期滿之日起15日內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
八、在破產重整中,進入重整期間后,經債務人申請法院批準,債務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監督下自行管理財產和經營事物,管理人應當向債務人移交財產和經營事物。
九、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應當自法院裁定之日起6個月內,同時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重整計劃草案》(內容見《破產法》81條)。經債務人或者管理人請求,法院可以裁定延期3個月。未按期提交的,法院應當裁定終止重整程序,并宣告破產。(破產法79條)
十、法院應當自收到《重整計劃草案》之日起30日內召開債權人會議,債權人參加會議進行討論,并分組進行表決。(表決規則見《破產法》82、84條)
十一、各表決組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的,《重整計劃》即為通過。未獲得通過的依《破產法》87條處理。(破產法86、87條)
十二、自《重整計劃》通過之日起10日內,債務人和管理人應當向法院提出批準《重整計劃草案》的申請,法院審查認為合法的,應當自收到之日起30日內裁定批準,終止重整序并予以公告。法院批準的《重整計劃草案》對債務人和全體債權人均具有約束力。《重整計劃草案》未獲得通過且未依87條的規定獲得批準,或者已通過的《重整計劃草案》未獲批準的,法院應當裁定終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債務人破產。(破產法86、88、92條)
十三、《重整計劃草案》獲批準后,進入《重整計劃》的執行程序,由債務人負責執行。此時,已經接管財產和營業事物的管理人應當向債務人移交財產和營業事物。在《重整計劃》規定的監督期內,有管理人監督《重整計劃》的執行。在監督期內債務人應當向管理人報告《重整計劃》的執行情況和收人財務情況。監督期屆滿,管理人向法院提交監督報告。報告之日管理人監督職責終止。經管理人申請,法院可以裁定延長監督期限。(破產法89、90、91條)
十四、《重整計劃》執行期限屆滿,債務人執行完畢公司恢復良好狀態的,重整程序結
束,公司恢復正常運行。
十五、債務人不能執行或者不執行《重整計劃》的,法院經管理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
應當裁定終止《重整計劃》的執行,并宣告債務人破產。此后進入破產程序。(破產法93條)
至此,公司破產重整程序結束。
重整與破產的不同點有哪些
1、直接目的不同。盡管預防破產為二者所共同的終極目的,但在直接目的上二者顯有區別。破產和解是通過債權債務關系的在調整來維持債務企業的法人人格于不墜,從而實現預防破產的目的,具有消極性和外在性的特點;破產重整的目的則更深入一層,不僅在于消極地維持債務企業的法人人格,而且深入企業內部,尋找其深層“病因”,采取有效對策,從而使債務企業重獲健全的生產經營能力,收取治標與治本的雙重功效,因而具有積極性和內在性的特點。
2、適用對象不同。破產和解的適用對象與破產清算的范圍一致,較之破產重整遠為寬泛。除美國等極少數國家破產重整的適用對象,不僅包括公司,而且還包括合伙與個人外,多數國家的重整制度均以公司為對象嚴格其適用范圍。
3、申請權人不同。二者盡管同樣采取當事人申請主義,但和解一般只有債務人才能成為申請權人,而重整理論上除債務人之外,具備一定條件的股東和債權人均有申請權。
4、利害關系不同。就維護的利益關系而言,和解程序是在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對立狀態下進行的,而從維護債權人利益為主;重整程序則是在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同心協力狀態下進行的,能夠對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利益做到統籌兼顧。
5、合意的性質和地位不同。和解與重整均以當事人的合意為基礎,但和解程序中的合意乃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成立的集體性和強制性契約,性質上屬于合同行為;重整程序中的合意則是由債權人、債務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立于同一立場,本著同一目標作出的意思表示,性質上屬于共同行為。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破產重整的執行期問題,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律霸網小編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企業需要破產重整等事宜,最好請相關的人員進行幫忙,這樣會在效率等上有著提高,更多相關法律問題,請大家致電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賬房合同糾紛怎么判
2021-02-18了解勞動糾紛的調解程序與常見種類
2021-02-10自然人有維護生命尊嚴的權利嗎
2021-01-18沒離婚不讓看孩子違法嗎
2020-11-15贈與財產是否要交稅
2021-01-30申請回避是指什么
2020-11-14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外聘人員合同如何中止
2021-03-24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最新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2021-03-19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