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以不當的手段侵權獲取的利益,在法律上是犯法的行為。在我國關于侵權也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那么是侵權行為?其具有怎樣的法律責任?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應先承擔那個責任,這就涉及本文法律要點,有小編為大家講解。
一、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應先承擔那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先承擔侵權責任。
二、什么是侵權行為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權行。侵權行為發生后,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三、侵權行為的概念學者們希望能對侵權行為作出一個統一的定義。
“這種定義的重心在于規范的可操作性。由于定義給出了侵權行為的識別標志及構成要件, 法官只要按照三段論的推理方法, 確定案件事實是否符合法定條件, 便可作出判決。這樣定義即成為法律實施的前提, 成了法律統一性和穩定性的化身。” 正是由于他們忽視對從形形色色具體的侵權行為中去發現其普遍性的原因或根據。侵權行為盡管千差萬別, 但其共同的特點是, 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他人合法權益受到了某種行為的侵害。侵權行為人是主體, 被侵害的客體是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他人的合法權益, 主體通過各種侵權行為作用于客體之上, 成了聯系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中介。在主體、行為和客體的關系中, 客體是單一的, 主體和行為則是多重復雜的。客體的單一性為界定侵權行為的概念提供了基礎。
侵權行為,不僅僅侵害他人利益,同時也危害社會。對于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的情況我國侵權責任法也有明確的規定。建設和諧社會是每一位公民都需要做的,不僅可以更好地發展社會,同時也更加促進社會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
網絡轉載侵權問題的法律規定
學校侵權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官司打輸了再上訴還交律師費嗎
2021-03-15中外合資銀行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0-12-02公司驗資金要多久
2020-12-12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6海商海事能否簡易程序
2021-03-16沒有借條,能以聊天記錄為證據起訴要求償還債務嗎
2021-02-16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什么叫現房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保險法對于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管理是怎樣規定的
2020-11-19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荒山承包有哪些相關政策
2020-12-25戶口已遷入婆家的外嫁女離異后,能享受婆家的拆遷補償嗎
2021-01-21拆遷補償方案需要征求公眾意見嗎
2021-02-13農村宅基地有許可證拆遷補償嗎
2020-12-23購買沒有獨立產權的房子有哪些弊端
2021-01-09有房產證和集體土地證的土地拆遷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