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以不當的手段侵權獲取的利益,在法律上是犯法的行為。在我國關于侵權也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那么是侵權行為?其具有怎樣的法律責任?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應先承擔那個責任,這就涉及本文法律要點,有小編為大家講解。
一、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應先承擔那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先承擔侵權責任。
二、什么是侵權行為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權行。侵權行為發生后,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三、侵權行為的概念學者們希望能對侵權行為作出一個統一的定義。
“這種定義的重心在于規范的可操作性。由于定義給出了侵權行為的識別標志及構成要件, 法官只要按照三段論的推理方法, 確定案件事實是否符合法定條件, 便可作出判決。這樣定義即成為法律實施的前提, 成了法律統一性和穩定性的化身。” 正是由于他們忽視對從形形色色具體的侵權行為中去發現其普遍性的原因或根據。侵權行為盡管千差萬別, 但其共同的特點是, 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他人合法權益受到了某種行為的侵害。侵權行為人是主體, 被侵害的客體是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他人的合法權益, 主體通過各種侵權行為作用于客體之上, 成了聯系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中介。在主體、行為和客體的關系中, 客體是單一的, 主體和行為則是多重復雜的。客體的單一性為界定侵權行為的概念提供了基礎。
侵權行為,不僅僅侵害他人利益,同時也危害社會。對于侵權人財產不足以支付的情況我國侵權責任法也有明確的規定。建設和諧社會是每一位公民都需要做的,不僅可以更好地發展社會,同時也更加促進社會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
網絡轉載侵權問題的法律規定
學校侵權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三級怎么算
2021-01-08口頭承諾能判凈身出戶嗎
2021-02-16不經本人同意私自錄音違法嗎
2021-01-18自制名牌白酒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嗎
2021-03-12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14濟南執法車遭槍擊,公民怎樣反對暴力執法
2020-12-07前罪未執行能否認定累犯
2021-03-22起訴離婚孩子撫養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1-01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淺談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2-24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公司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