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火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的區別有哪些?
放火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罪在定義和構成要件上區別很大。兩種罪名的主要區別是所侵犯的客體不同,放火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故意毀壞財物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如果行為人以放火的方法損壞公私財物,本身沒有也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則屬于故意毀壞財物行為;如果該行為已危害或危及公共安全,就構成放火罪。
故意毀壞財物罪和放火罪在主觀惡性程度上、危害的客體方面都是不同的。它們的主要區別是,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手段可以是焚燒、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喪失其價值或使用價值,由此可見,毀壞公私財物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可以用放火的方法,爆炸的方法,也可以用砸毀的方法。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其手段只是放火,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由此可以得出,放火罪與以放火的方式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本質區別是:關鍵要看行為人的放火行為是否危害了或者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放火行為一經實施,就可能損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財產遭受難以預料的重大損失,這種犯罪后果的嚴重性和廣泛性往往是難以預料的,甚至是行為人自己也難以控制的,這種行為就應當以放火罪定罪。
二、放火罪的客觀表現是什么?
放火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放火”是指行為人使用各種導火材料,點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種即可以引起火災的危險因素,引起公私財物的燃燒,制造火災的行為。放火既可以采用作為的方式實行,如用引燃物將目的物點燃,也可以采用作為的方式實行,但作為方式構成的放火罪,必須以負有防止火災發生特定義務的人員為前提,也就是行為人對形成火災原因的火情具有防止火災發生的特定義務,且根據其主、客觀條件有能力履行這一義務而沒有履行,以致造成火災的。
綜上所述,放火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罪都是刑事犯罪,兩者在立案、構成要件及量刑標準上不同,放火罪的社會危害及主觀惡性和量刑更嚴重一些,其不僅導致財產損失,還會造成人身傷害。故意毀壞財物犯罪量刑最多是七年,犯罪分子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
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怎樣認定的?
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故意毀壞財物罪如何定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收補償決定起訴期限是什么
2021-03-07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
2021-03-18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離婚如何訴訟
2020-11-29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例
2020-12-25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離婚調解收取財產分割費嗎
2020-11-10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試用期離職領導不給批怎么辦
2021-03-20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