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銷售偽劣商品行為的認定怎樣規定的
網絡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查處額在15萬元以上的行為。
1、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國家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制度、市場管理制度和廣大用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客觀方面,體現為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查處額在15萬元以上的行為。
(1)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
①在產品中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
②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③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
④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2)對"銷售金額"的理解
"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銷售金額與獲利數額、違法所得不同,也完全等同于經營數額。行為人將產品全部賣掉的情況下,經營數額就是銷售金額,但行為人生產了大量的偽劣產品而未能銷售的情形下,行為人沒有銷售金額但有經營數額,兩者對社會的實際危害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高法的解釋規定: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第140條規定的銷售金額3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定罪處罰。即查處額為15萬元。
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委托指定的估價機構確定。多次實施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行為,未經處理的,偽劣產品的銷售金額或者貨值金額累計計算。
3、主體
是從事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屬于一般主體,自然人和單位都可以構成本罪。
4、主觀方面
只能是故意,雖然行為人通常具有牟利的目的,但行為人是否具有牟利目的,不影響本罪的構成。
相關的網絡受害者,在舉報這類違法案件時,應積極的提供這類案件的證據,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國的法律部門對這類違法案件進行調查,抓捕這類案件的犯罪人員,確保我國網絡社會的合法權益,進行相關的處罰辦理。
非法銷售偽劣產品罪的量刑是怎么規定的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既遂標準是什么
刑法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保險金是否作為離婚共同財產分割?
2020-12-31公司股權變更后多久可再次變更
2021-01-31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請求交通賠償需要的證據是什么
2020-12-18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車禍事故處理多久下來
2021-01-24家庭暴力犯罪中應該怎樣認定虐待和故意傷害
2021-01-29擔保可以采用哪幾種方式,簽訂擔保合同時要注意什么
2020-11-14通過恐嚇業主承攬工程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2021-03-16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抵押房產保險費發票可以抵扣嗎
2020-12-05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投保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保險法受益權是什么意思以及針對的對象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