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二、哪些不屬于侵害公民名譽權行為
(一)正當的評論。
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對可以受到公眾評價的事情進行正當的評論,而涉及到對特定人言行的批評,不構成名譽侵權。如輿論工具對違法犯罪及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鞭撻;對著作、創作、演講和表演進行評價;在選舉中,選民對被選舉人發表意見;公眾對領導的評價;公民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亂紀行為等。
當然,這種評論必須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而發表的意見。至于意見是否正確,不能作為認定侵權的依據。即使對某人的評論有所貶抑,不完全正確,也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出于報復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借機對他人進行惡意中傷和誹謗,則屬不當評論,是侵害公民名譽權的違法行為。
(二)法定范圍內的職務行為。
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在法定范圍內的行為,影響到特定人名譽的,不構成名譽侵權。這種情況還包括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所屬工作人員的法定職務行為。進行這種職務行為是基于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因而是合法的。但是這種職務行為必須限于法律規定的范圍,而且必須是善意的。
(三)特定利害關系人之間的行為。
在社會群體中,有的民事主體之間,如合伙人之間、家庭成員之間有特殊的利益(利害)關系,法律不禁止他們相互之間基于這種特殊關系,對他人進行傳述或評價。即使傳述或評價對他人有所貶抑或者傳述的內容足以損害他人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四)受害人事先同意的行為。
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公民有權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因此,受害人事先同意公開其隱私,結果名譽受到損害,受害人不得請求名譽權保護。但是,受害人的同意必須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而不是受脅迫、欺詐而作同意表示的。這種同意必須為明示,而不能為默示。并且,行為人的行為不得超越對方事先同意的范圍。否則,行為就具有違法性,造成名譽損害的,構成名譽侵權。
綜上可知,在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情況下,多數時候承擔的是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等。而要是侵權行為比較嚴重或者造成了嚴重的結果的話,那么就有可能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名譽權侵權的方式有哪些?
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區別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衛生許可證過期罰款嗎
2020-12-18認購合同定金交了多久簽購房合同
2020-12-07行政處罰限期整改一般多長時間
2021-02-28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下通知
2020-12-14哺乳期被裁員賠多少
2020-12-04交通事故異地被起訴如何應訴
2021-01-21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勞務關系九級受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8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離職經濟補償金交稅嗎
2021-01-05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小區占地搭建要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20戶口已遷入婆家的外嫁女離異后,能享受婆家的拆遷補償嗎
2021-01-21拆遷補償不透明,可以申請信息公開嗎
2021-03-16小產權房的大坑有哪些
2021-01-14代管房屋的拆遷
2020-12-29成都拆遷補償政策規定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