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要是編造虛假的內容對他人的名譽進行損毀的話,那么可以認定是可能構成侮辱罪的。對于這種犯罪,法律規定了相應的量刑標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對侮辱罪是怎么判刑的,有該如何來認定。
一、侮辱罪怎么判刑?
根據本條規定,犯侮辱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本條同時規定,犯侮辱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本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訴才處理,是考慮到侮辱行為大都發生在家庭成員、鄰居、同事之間或日常生活之中,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且社會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數場合下可以通過調解等緩和力式來解決。此外,被害人可能不愿意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到侮辱的事實,如果違反被害人的意志而提起訴訟,采用刑事制裁的方法解決反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需要指出:“告訴才處理”,并不是說不告訴不構成犯罪,而是說不告訴對這種犯罪就不提起訴訟。
二、侮辱罪如何認定
1、合法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
要劃清正當的輿論監督與文字侮辱的界限;劃清正當的文字創作與貶損人格、破壞名譽的界限;劃清當事人所在單位依職權對個人的政績、品德等所作的考核、評價、審查行為與侮辱的行為界限;劃清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揭發不道德行為、違法行為直到犯罪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劃清出于善意的批評,包括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各級領導批評行為,同惡意的侮辱行為的界限,等等。
2、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于“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3、一般侮辱違法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公然侮辱他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4、本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界限
當行為人采用公然強行扒婦女的衣服、對婦女身體進行某些動作性猥褻、侮辱時,對行為人是定侮辱罪還是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容易發生混淆。區別兩者的關鍵,在于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和動機。侮辱罪中的侮辱婦女,行為人目的在于敗壞婦女的名譽,貶低其人格,動機多出于私憤報復、發泄不滿,這一點與侮辱其他人(男性)、其他侮辱行為(如以大字報進行侮辱)沒有什么區別;而猥褻、侮辱婦女行為,行為人目的在于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滿足行為人的畸形性欲。另外,侮辱婦女罪在有些場合,行為人侮辱的對象即婦女具有不特定性,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特定的。
5、侮辱罪中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侮辱罪可以以暴力方法實施。這里的暴力僅僅是指行為人為使他人人格尊嚴及名譽受到損害而采取的強制手段,不包括對被害人的故意殺傷行為。如果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故意傷害被害人甚至殺害被害人的,應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對行為人定罪處罰,不應對行為人以侮辱罪和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實際數罪并罰。但如果是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第三人予以阻止,行為人為排除阻礙而將第三人傷害或殺害的,則應對行為人實行數罪并罰。
關于侮辱罪判刑以及認定的內容,律霸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幫助。要是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建議來電咨詢一下律霸的在線律師,讓專業律師幫助你分析解決,相信能夠更好的維護你的權益。
侮辱罪立案標準
侮辱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侮辱罪辯護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三級乙等醫療事故的規定
2021-02-26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是如何認定的
2020-12-13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4環境污染罪屬于刑事嗎
2020-11-21名譽權被侵犯有哪些懲罰
2021-01-09非金融機構企業間借貸的合法化操作方法有哪些
2021-03-25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重婚罪包括哪些行為 什么情況屬于重婚
2021-01-14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