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網絡時代的興起,以個人為主體的傳媒形式更多樣化,很多人通過多種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也有些人不尊重事實,通過社交平臺發布誹謗他人的言論,借以發泄自己的私怨。造成了很不良和嚴重的社會問題,給他人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此我國法律也有相關條款出臺。
網絡造謠罪認定有以下幾點:
1、帶有誹謗、造謠意味,對當事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同一條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過多數量達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屬于網絡造謠罪的范疇;
2、由于信息內容和傳播途徑的廣泛,造成了當事人或者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屬于網絡造謠罪認定的范疇;
3、還有一種因為,在兩年內受到過誹謗罪行政處罰的,接著又誹謗他人的行為也被列為網絡造謠罪認定的范疇。
4、除了以上標準,其他一些嚴重的情節、情形也被定為誹謗罪成立。
網絡謠言認定后的的行政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和個人,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給予拘留或者罰款等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網絡謠言認定后的民事責任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并且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影響到個人生活和精神方面,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影響到商業信譽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按照法律中的規定的一般情況下,是對網絡謠言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如果情節造成嚴重的后果,那就會在3-7年有期徒刑之間進行處罰。所以每個人還是要謹言慎行,不能因為一時沖動隨便詆毀和誹謗他人,有時候會給自己造成觸犯法律條款的后果,一言一行都要負責任,才能更好的做合法公民。
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和誹謗他人如何處理?
網絡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網絡誹謗怎么認定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用農民承包地 拆遷補償款歸誰?
2021-01-11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如果抵押物沒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0-12-20醉駕檢察院可以不起訴嗎?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13哪些情形承包人可以停緩建
2021-03-12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無償合同中止履行需要通知嗎
2021-01-13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該保險合同是即時生效還是附期限生效
2021-02-16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網上投保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7我國農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的概念
2021-01-12土地轉讓違法嗎
2021-02-12土地出讓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2021-01-05旅行社合作協議書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