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是什么?
1、行為人有主觀過錯
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過錯,應當以一個“誠信謹慎之人”在相同情況下須盡到的注意義務為主要標準,并結合加害人的身份地位、發布內容、認知能力、事后表現等自身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誹謗行為是指向第三人傳播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虛假事實或者以他人傳播的虛假事實為依據進行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不當評論而足以致使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社會評價降低的民事侵權行為。傳播的內容可以是“事實陳述”或“意見表達”,傳播的方式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認定是否存在誹謗行為,應當查明該事實、評論是否客觀、真實,這就需要當事人進行舉證予以證明。
侮辱行為是指采用暴力或言語等方式欺辱特定人或特定人群,足以貶損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人格或尊嚴的民事侵權行為。認定是否存在侮辱行為,應當查明該言論是否存在暴利性或貶損性言論。應當強調的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詞語的性質、含義因為互聯網而發生了一些改變,在審查中應當結合時代特點、網絡用語習慣進行綜合判斷。
3、要有名譽權損害事實
在衡量名譽權是否受損時,應主要判斷權利人的社會評價在侵權行為發生后是否降低。
對于公民個人來說,公民的社會評價降低主要體現在公民人格諸如品格、道德的評價;對于法人來說,法人的社會評價主要體現在法人向社會提供的產品、服務上,具體考量的因素包括顧客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公司的整體聲譽與形象、客流量或經營性收入等
4、存在因果關系
如上所述,根據案件事實以及證據能夠證實行為人故意或者過失實施了違法行為,行為具體、直接的指向了受害人,并且造成了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則可以認定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具有因果關系。
二、名譽侵權的形式
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重要隱私等。
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
誹謗: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并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誹謗是常見的名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101條明令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他人名譽。對法人名譽的侵害,主要表現在散布有損法人名譽的虛假消息,如虛構某種事實,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以圖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等等,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譽權的侵權行為。
名譽權侵權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涉及到名譽權侵權的情況必須根據犯罪事實來進行認定,另外有關名譽權侵權的犯罪構成要件應當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來進行認定,當事人在受到名譽權侵犯后,可以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來進行解決和處理。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鑒定申請后多久通知做鑒定
2021-02-22醫療事故達不到傷殘如何賠償
2021-03-24如果盜竊的物品是假貨還是犯罪嗎
2020-12-18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父母離婚,子女需要給付贍養費嗎
2021-01-09請求協助送達出庭傳票的,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19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保險索賠要注意什么
2021-02-16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按哪一種方式處理違反免責條款的當事人
2021-02-19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村民之間轉包只需備案,不需經過村委會書面同意
2020-12-14土地出讓金收取標準是多少
2020-12-28新農村建設搬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