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博個人名譽權侵權的表現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名譽權阻止機構、個人或者是團體都享有的,只要是沒有給他人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一般是不進行金錢賠償的,但是如果因為個人名譽權受到侵犯,個人的事業也受到侵犯的情況下,會根據實際上的損失進行賠償。每個成年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侵害民法總則烈士名譽權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名譽權糾紛訴訟請求需要什么證據?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處以外的人員能兼任公證員職務嗎
2020-11-24第三方支付怎樣界定
2020-11-14著作權法修改的爭議問題有哪些
2021-03-03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家暴離婚精神賠償標準是多少,家庭暴力如何取證
2020-11-17共同居住與共同共有是一樣的嗎
2021-01-13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1-03-04轉繼承適用的范圍是什么
2021-02-09如何把控合同中主體資格的審查
2021-03-14杭州女生課間墜亡學校是否應承擔責任
2020-12-26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違反三性是否導致勞務派遣失效
2021-01-16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
2021-02-05土地出讓合同違約金過高怎么認定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