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樣構成侵害名譽權?
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因此,在具體認定行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譽權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2、行為人行為違法。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3、存在損害后果。由于名譽權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譽權的損害后果與一般侵權后果的表現有所不同,前者較為隱蔽,且舉證比較困難。如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涉訴的名譽權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對于是否存在損害后果及后果嚴重性,沒有法定和統一的衡量尺度,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哪些情況可以認定構成侵犯名譽權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在現實生活之中,某個體或是法人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情形是比較常見的,受害者會因為名譽權受損,但是自己可以獲得的經濟收入減小,故此侵犯他人名譽權的主體,在承擔賠償責任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適當的行為恢復對方的名譽。
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
對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如何認定
侵害民法總則烈士名譽權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入住新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6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什么是遺囑 怎樣立遺囑
2021-02-07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呢
2021-01-16開公司車沒買保險怎樣處理
2021-02-06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8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證據有哪些
2021-03-18戶口已經轉出能否獲得林地補償呢
2021-02-12陽山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21拆遷過程中瀆職犯罪損失如何認定
2021-03-02農村和城郊房屋拆遷時,院落、圍墻和地上附著物應怎么補償
2021-03-03宅基地征地補償遺產算嗎
2021-03-18煙臺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安置若干規定修改
2020-11-23六安市征地賠償標準
2020-12-01公益征地賠償標準
2021-03-15四川宜賓征地賠償標準出臺
2020-11-26青蘭高速征地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9被拆遷戶必備文件"國土資發(2010)96號
2020-12-25